- 杜芳玲;梅艳芳;魏丹丹;陈思;黄旗森;万腊根;刘洋;
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危险因素、耐药及毒力特征。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血液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248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分为CRKP组73株,碳青霉烯类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CSKP)组175株。病例系统查询两组KP血流感染患者所对应的临床资料,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组菌株的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型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脏疾病、烧伤、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留置引流管、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和替加环素使用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流感染中CRKP组患者病死率53.42%高于CSKP组患者(P<0.05)。CRKP组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CSKP组(P<0.05)。73株CRKP菌株中检测出KPC基因69株,阳性率为94.52%;NDM基因4株,阳性率为5.48%;其中有1株同时携带KPC和NDM基因。CRKP组检出3株K1型、2株K2型、1株K20型、2株K54型。结论本研究血流感染中CRKP菌以KPC为主,但也存在NDM的流行。CRKP菌株多药耐药情况严重,患者病死率高,并且出现高毒力血清荚膜分型。临床应针对CRKP血流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加以干预和控制。
2021年22期 v.31 3361-3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 ] - 叶千红;吴许文;李沛樟;倪金良;
目的了解澳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SCCmec)分型情况,并对其进行mecA、杀白细胞素(PVL)基因检测。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4月澳门镜湖医院临床样品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非重复株,共173株;Vitek-2检测其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头孢西丁纸片法确定MRSA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ecA、PVL及SCCmec基因Ⅰ~Ⅴ型。结果 17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型阳性51株占比29.48%,其中49株携带mecA基因、20株携带PVL基因,年龄≥55岁组MRSA感染率高(P<0.05);51株MRSA对16种药物的药敏结果,对奎奴普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全部敏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的敏感率为27.5%~98%;不同SCCmec型MRSA之间耐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1株MRSA以SCCmecⅣ型22株为主,其次为SCCmecⅡ型11株、SCCmecⅤ型9株、SCCmecⅢ型6株、3株MRSA未能分型。结论澳门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PVL基因检出率比2016年有所下降,SCCmecⅣ型是澳门主要流行型,SCCmec分型与MRSA耐药无关,PVL基因与MRSA耐药及SCCmec分型无关。
2021年22期 v.31 3366-3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王雪;尹力;高密密;刘安娜;李芳;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新生大鼠补体激活水平及免疫因子表达水平。方法随机取新生SD大鼠42只,制备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M1、M2、M3、M4、M5组),观察不同感染时长模型组大鼠健康状况,测定外周血各类炎症细胞数目,观察病理状况,酶联免疫法测定肺组织相关免疫因子表达水平、外周血补体蛋白(C3a、C4a、C5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精神状态下降,体质量下降(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炎症细胞计数高于空白组,支原体包涵体滴度随着感染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模型组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6、IL-12、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组、对照组升高(P<0.05);模型组外周血中C3a、C4a、C5a补体激活水平远超出空白组、对照组补体激活水平(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新生大鼠后肺组织病理变化与肺组织中IL-6、IL-12、IL-17A、TGF-β1、TNF-α蛋白表达水平、补体激活水平存在相关性,随着感染时间增加,肺组织被破坏程度受补体激活水平影响。
2021年22期 v.31 3371-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刘小娟;姜小琴;方月娟;夏道宗;王思为;钟松阳;
目的探讨衢枳壳总黄酮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哮喘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和衢枳壳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卵清蛋白(VOA)、RSV液建立哮喘模型;观察气道反应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表达;生化法检测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NF-κB P65、核因子抑制蛋白(IκB)、IκB激酶(IκK)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衢枳壳总黄酮不同剂量组肺组织SOD、GSH-Px水平均升高,MDA水平降低,小鼠血清IL-4、IL-5及IL-13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5)。衢枳壳总黄酮不同剂量组及阳性组Caspase-3及细胞质IκBα、NF-κB P65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结论衢枳壳总黄酮对RSV感染哮喘小鼠有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2021年22期 v.31 3376-3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3 ] - 何晓荣;田尧;马林;郑志存;吴琼;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蛋白、P-糖蛋白(P-gp)、Fas配体(FasL)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病理科留存的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159例,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法测定是否合并Hp感染,分为Hp阴性组97例和Hp阳性组62例。另取医院病理科留存的距离癌组织边缘5 cm以上经病理证实正常的胃黏膜30例为正常黏膜组。采用免疫组化测定MIF、P-gp、FasL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在Hp感染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与正常黏膜组比较,Hp阴性组、Hp阳性组MIF、P-gp、FasL阳性率升高,Hp阳性组阳性率较Hp阴性组高(P<0.05)。MIF、P-gp、FasL表达与Hp阳性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与Hp阳性组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Ⅲ+Ⅳ期、中低分化、T3+T4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MIF、P-gp、FasL阳性率较高(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与MIF、P-gp、FasL单项相比,三项联合对Hp感染胃癌的预测价值较高(P<0.05)。结论 MIF、P-gp、FasL在Hp感染胃癌患者胃黏膜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且与患者多项临床特征相关,可作为预测Hp感染胃癌的敏感指标。
2021年22期 v.31 3381-3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 ] - 黄元;徐莹;刘志平;龚立刚;刘文俊;
目的分析128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内镜征象,并研究其遗传易感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武汉市第八医院内镜中心128例H.pylori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为阳性组,128例H.pylori感染阴性的慢性胃炎为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外周血TLR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结果阳性组胃镜下规则排列集合静脉、线状红斑、胃底腺息肉、点状出血比例均小于阴性组(P<0.05),皱襞增生、点状红斑、渗出、萎缩比例均大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炎性改变,吉姆萨染色可见蓝色弯曲杆状物。阳性组轻度炎症发生率低于阴性组(P<0.05),重度炎症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淋巴细胞阳性、淋巴滤泡阳性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TLR1 rs4833095 GG基因型、GA基因型、G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与阴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AA基因型频率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TLR10 rs10004195 TT基因型、TA基因型、T等位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与阴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AA基因型频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H.pylori感染患者胃镜表现主要为皱襞增生、点状红斑、渗出、萎缩,组织病理学显示重度炎性和淋巴细胞浸润表现较多,TLR1 rs4833095、TLR10 rs10004195 AA基因型可能是导致患者感染H.pylori的潜在影响因素。
2021年22期 v.31 3386-3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 ] - 窦广仙;贾惠娟;王萍;邵立风;郑国福;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损伤小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SPF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Hp感染组、高脂饮食+Hp感染组,每组各15只,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各组小鼠胃黏膜损伤情况和胃黏膜损伤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胃组织、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和胃组织炎性因子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HE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Hp感染组胃黏膜损伤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高脂饮食+Hp感染组胃黏膜损伤评分高于高脂饮食组、Hp感染组(P<0.05)。高脂饮食组、Hp感染组胃组织和血浆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生长抑素(SS)和胃饥饿素(Gr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高脂饮食+Hp感染组胃组织和血浆5-HT、Gas、MTL水平均高于高脂饮食组、Hp感染组(P<0.05),而SS、Grelin水平低于高脂饮食组、Hp感染组(P<0.05)。高脂饮食组、Hp感染组的胃组织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低于对照组(P<0.05);高脂饮食+Hp感染组胃组织TNF-ɑ、IL-6、IL-1β水平高于高脂饮食组、Hp感染组(P<0.05),而IL-10含量低于高脂饮食组、Hp感染组(P<0.05)。高脂饮食组、Hp感染组胃组织中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脂饮食+Hp感染组胃组织中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水平均高于高脂饮食组、Hp感染组(P<0.05)。结论高脂饮食会加重Hp感染诱导的胃黏膜损伤,还能加重胃组织炎症反应和胃肠激素紊乱以及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2021年22期 v.31 3391-3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5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 ]
- 宋晓超;金美娟;丁蔚;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与普通病房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E)医院感染部位、检出情况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39 83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微生物信息,其中ICU诊断为CRPAE医院感染50例次,普通病房42例次。分析两组CRPAE感染特点及耐药性。结果两组共有CRPAE医院感染92例次,标本主要为痰液,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ICU患者CRPAE感染检出率高于普通病房(P<0.05),分别为31.85%和22.18%。两组间医院感染CRPAE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0~16.13%,ICU患者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为58.06%~80.65%;普通病房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25%。其中ICU患者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普通病房(P<0.05)。两组医院感染CSPAE对常用抗菌药物较为敏感(<3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CU与普通病房CRPAE医院感染均以下呼吸道为主。ICU内CRPAE感染检出率较高,耐药存在一定差异。应加强CRPAE感染监测,科学合理用药,有效控制感染和减缓碳青霉烯类耐药过快增长和传播。
2021年22期 v.31 3397-3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 ] - 魏莲花;崔亚丽;张浩军;李可可;张映华;杨亚红;焦凤媛;王雯婕;关晓雯;刘萌;
目的分析2019年甘肃省医院标本中肺泡灌洗液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甘肃省2019年1月-2019年12月74所医院中肺泡灌洗液(BALF)细菌的耐药监测资料,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和E试验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甘肃省2019年BALF标本中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1 04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0株占比25.89%,革兰阴性菌773株占比74.1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较高,且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甘肃省BALF标本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现状严重,对肺泡灌洗液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有助于临床对各类肺部感染患者合理运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
2021年22期 v.31 3402-3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冯玉;冯莉;吴泽秀;杨茜;黄荣惠;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1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术后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14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替加环素组和联合组,各74例。替加环素组使用替加环素静脉注射,联合组在替加环素组的基础上给予脑室注射美罗培南,两组患者共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3周后检测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免疫球蛋白A、G(IgA、IgG)、T淋巴细胞(CD_3~+、CD_4~+、CD_4~+/CD_8~+)]、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脊液相关指标(白细胞、蛋白质水平),统计术后卧床时间、体征稳定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3周后IgA、IgG、CD_3~+、CD_4~+、CD_4~+/CD_8~+、TAC、SOD水平升高,MDA、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水平降低;与替加环素组治疗1周后、3周后相比,联合组治疗1周后、3周后IgA、IgG、CD_3~+、CD_4~+、CD_4~+/CD_8~+、TAC、SOD水平均升高,MDA、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水平均降低(P<0.05)。与替加环素组相比,联合组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升高,术后卧床时间,体征稳定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减少(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美罗培南改善鲍氏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反应,临床疗效较好。
2021年22期 v.31 3407-3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 ] - 张砚;兰琳;张玲;陈莎;黎何;
目的探究频发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80例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发生次数将单发以及频发感染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为53例与27例,分析患者病原菌感染特点,频发PD相关性腹膜炎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病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0.38%和66.18%,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革兰阳性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耐药性较高;两组患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透析时间、无效拔管率等因素指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低以及透析时间长是频发PD相关性腹膜炎危险因素(P<0.05)。结论白蛋白水平低、血红蛋白水平低以及透析时间长是频发PD相关性腹膜炎发生危险因素,临床需要重点关注。
2021年22期 v.31 3412-3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5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 ] - 夏剑;黄伟;周锋;高轩;陈群;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并发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3(TLR3)表达水平和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普仁医院105例T2DM患者为T2DM组,T2DM组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根据HCMV-DNA检测结果分为HCMV-DNA阳性组与HCMV-DNA阴性组。并选取同期50名体检报告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HCMV-DNA载量、PBMC TLR3、核因子κB(NF-κB)、炎症相关microRNA-155(miR-155)、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结果 T2DM组HCMV-DNA载量与HCMV-DN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HCMV-DNA载量与HCMV-DNA阳性率高于轻、中度组(P<0.05),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HCMV-DNA阳性组、HCMV-DNA阴性组TLR3与NF-κB mRNA、miR-155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HCMV-DNA阳性组高于HCMV-DNA阴性组(P<0.05);HCMV-DNA阳性组、HCMV-DNA阴性组HbA1c、FPG、HOMA-IR、CD_8~+高于对照组(P<0.05),且HCMV-DNA阳性组高于HCMV-DNA阴性组(P<0.05);HCMV-DNA阳性组、HCMV-DNA阴性组FINS、CD_4~+、CD_4~+/CD_8~+低于对照组(P<0.05),且HCMV-DNA阳性组低于HCMV-DNA阴性组(P<0.05)。结论 T2DM患者HCMV感染风险较高,其可能通过激活TLR3信号通路,加重炎症反应,引起免疫应答,提高胰岛素抵抗,加重患者病情。
2021年22期 v.31 3417-3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 ] - 王雪;王伟;王萍;殷慧;刘淑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足感染患者血清微小RNA(miRNA)表达与创面修复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糖尿病足感染患者8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内分泌科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未伴任何感染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Trizol法提取血清RN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miR-21、miR-132和miR-155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创面分泌物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_4~+、CD_8~+、自然杀伤细胞(NK)以及单核细胞水平。结果研究组PDGF-BB、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CD_4~+/CD_8~+、NK和单核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Wanger分级3~4级患者miR-21、miR-132相对表达水平低于Wanger分级1~2级患者,miR-155相对表达水平高于Wanger分级1~2级患者(P<0.05);Wanger分级3~4级患者PDGF-BB、bFGF水平高于Wanger分级1~2级患者,CD_4~+/CD_8~+、NK和单核细胞水平低于Wanger分级1~2级患者(P<0.05)。结论 miR-21、miR-132和miR-155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情分级及创面修复因子、细胞免疫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判断依据,其靶向治疗价值有待后续研究。
2021年22期 v.31 3422-3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 ]
- 夏粉芳;郑春梅;姜丹;谭莎莎;郭杨柳;刘永芳;
目的了解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主动筛查与CRE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关系。方法统计2019年9月1日-2020年8月31日入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NICU患者CRE主动筛查情况、CRE检出前后其他标本培养结果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在行肛拭子CRE主动筛查的298例患者中筛查阳性率为24.16%,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比93.06%。入院≤48 h、第3~7天、第8~15天、第16~30天、>30 d各时间段CRE筛查阳性率依次为3.70%、1.42%、25.64%、39.44%、40.00%。在无CRE感染患者中CRE肠道定植率为13.57%,在CRE感染患者中CRE肠道定植率为54.55%,其中86.49%发生在感染1周内。主动筛查阴性患者住院期间发生CRE感染概率为15.49%;筛查阳性患者后期发生CRE感染概率为23.08%,其中55.56%发生在筛查阳性后1周内。CRE感染患者中有52.17%未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结论住院时间超过一周的患者肛拭子CRE筛查阳性率均高于其他标本检出阳性率,且随着住院时间延长,筛查阳性率越高;CRE定植患者住院期间更易发生CRE感染,CRE感染患者更易出现CRE肠道定植,且主要发生在1周内。因此应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高危患者开展CRE主动筛查,CRE感染患者应注意粪便导致的污染,同时临床医师对抗菌药物应规范使用。
2021年22期 v.31 3427-3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 ] - 吴晓慧;刘芸宏;李倩;孙淑玲;王书会;
目的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预测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神经外科病房脑卒中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目标监测,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并填写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表》,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卒中类型、手术频数、手术风险分级(NNIS),引流管数目和NIHSS评分患者之间医院感率有无差异,NIHSS评分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NIHSS评分对医院感染预测的准确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脑卒中手术患者983例,发生医院感染226例(22.99%);NIHSS评分0、5~15、16~20、21~42分患者均以肺部感染为主,1~4分患者以手术部位感染为主;卒中性医院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血流感染NIHS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8(95%CI:0.633~0.723,P<0.001)、0.700(95%CI:0.646~0.754,P<0.001)、0.724(95%CI:0.650~0.844,P<0.001)、0.597(95%CI:0.525~0.669,P=0.008)、0.731(95%CI:0.539~0.923,P=0.017)。结论脑卒中手术患者的NIHSS评分对医院感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对于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的患者,应重点关注肺部感染情况,并采取针对性地治疗和护理措施,预防医院感染发生,降低医院感染率。
2021年22期 v.31 3432-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3 ] - 陈群连;王静;魏小英;徐月美;李嘉蔚;涂璨;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1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急诊PCI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并根据3个月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分为存在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组130例(研究组)和无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组70例(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和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归纳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上述血清指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评估价值。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CI术后HMGB1、IL-6、TNF-α和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表明上述四种血清学联合指标其曲线下面积为0.871(0.795~0.946),高于任何单一指标。结论血清HMGB1、IL-6、hs-CRP以及TNF-α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上述四种指标联合检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1年22期 v.31 3436-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 ] - 何国欢;邓敏婕;卢建勇;林杰;邓泽群;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5月-2020年9月梧州市工人医院就诊AMI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54例为感染组,以1∶1病例对照配对选取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54例患者为对照组。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介入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4例AMI介入术后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占比52.85%和泌尿系统感染占比20.37%为主,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比67.11%,以肺炎克雷伯菌占比25.00%和铜绿假单胞菌占比22.37%为主,革兰阳性菌18株占比23.6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10.53%为主;单因素分析发现,AMI介入术后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有无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住院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以及住院时间≥14 d均为影响AMI介入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AMI介入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年龄、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住院时间均可对其感染风险产生影响。
2021年22期 v.31 3440-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 ] - 张翠红;冒海敏;王海燕;姜相君;魏燕;姜星杰;张锦荣;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对老年腰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腰椎手术老年患者108例,根据使用抗菌药物类型分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组(A1组)、头孢唑肟钠组(A2组)、头孢米诺钠组(A3组)、五水头孢唑林钠组(A4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A1、A2、A3、A4组术后切口感染分别为1例(3.70%)、2例(7.41%)、0例(0.00%)、3例(11.11%),四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各1株。与术前相比,四组术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升高,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球蛋白(GL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酸(UA)、尿素氮(BUN)水平均降低(P<0.05)。与A1组术后相比,A3、A4组术后AST、ALT水平降低(P<0.05);与A2组比较,A3、A4组术后ALT、AST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唑肟钠、头孢米诺钠、五水头孢唑林钠对老年腰椎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效果相当,均不影响术后腰椎融合。
2021年22期 v.31 3444-3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3 ] - 汪桔仙;留成胜;余丽云;周秋萍;
目的探究术前口服抗菌药物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影响。方法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衢州市中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60例,根据术前是否口服了抗菌药物,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在术前24 h和术后24 h、3 d、1周测定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红细胞沉降率(ESR)和关节液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RP水平,并进行1年随访,分析患者感染及并发症状况,对PJI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术后24 h、术后3 d、术后1周研究组IL-6、IL-10、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CRP、血清D-D、ESR、关节液WBC、关节液NEU、关节液CRP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发现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5例PJI、1例其他感染,研究组出现了2例LDVT,研究组PJI和LDVT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5例PJI患者中,单一感染3例、混合感染2例。结论术前口服抗菌药物确实能降低髋关节置换患者PJI风险,但需要对患者术前服用的剂量和周期做进一步研究。
2021年22期 v.31 3449-3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 邵招凤;戚秀秀;杨玲飞;俞君英;王丽丹;
目的探究不同病变程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载量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47例不同宫颈病变程度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宫颈上皮细胞异性程度分为CINⅠ级127例、CINⅡ级85例、CINⅢ级56例、宫颈癌79例,另选取1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为对照。患者均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TCT)、HR-HPV检测、阴道镜病理活检,术后随访时间≥24个月。分析术前HR-HPV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相关性及与术后HR-HPV转阴率关系,统计患者随访24个月内复发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复发危险因素。结果随着HR-HPV载量升高,宫颈病变级别升高,HR-HPV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HR-HPV低载量、中载量、高载量患者术后24个月转阴率在不同宫颈病变程度患者中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吸烟、病变程度、病变累及颈管、术后HR-HPV持续阳性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R-HPV感染是CIN发生的主要原因,其载量水平与CIN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且术后HR-HPV持续阳性是影响CIN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1年22期 v.31 3453-3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3 ] - 王立华;周全英;闫文涛;周泉;黄冰冰;
目的探讨妊娠期牙周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rs1143634和rs16944位点多态性。方法选择武汉市第四医院口腔科2019年1月-2020年12月存在牙周感染孕妇15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进行牙周检查为健康孕妇100名为对照组,研究组根据牙周炎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牙周炎76例、中/重度牙周炎74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IL-1β基因rs1143634和rs16944位点多态性,分析两位点基因多态性对孕妇牙周感染易感性及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rs1143634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rs16944位点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牙周炎孕妇与轻度牙周炎孕妇rs1143634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牙周炎孕妇rs16944位点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轻度牙周炎孕妇,TT基因型频率低于轻度牙周炎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β基因rs16944位点CC基因型显著增加本地区女性孕期牙周感染易感性,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2021年22期 v.31 3458-3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李根翠;杨燕;
目的探讨早产感染孕妇阴道分泌物病原菌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FR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产科分娩的早产孕妇97例,根据胎盘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早产感染孕妇)36例,对照组(早产非感染孕妇)61例,收集研究组阴道分泌物开展病原菌鉴定及药敏性试验,分析病原菌耐药性;记录并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调节功能并分析其与早产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在36例早产感染孕妇中共培养分离出病原菌45株,以真菌和支原体感染为主。药敏性检测结果显示真菌对氟胞嘧啶耐药率最高,对制霉素耐药率最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耐药率最高,对司帕沙星耐药率最低;革兰阳性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对亚培胺南耐药率最低;革兰阴性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亚培胺南最为敏感。研究组MCP-1、sTNFRI、TNF-α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h17细胞比例、Th17/Treg高于对照组(P<0.05),Treg细胞比例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产孕妇感染以真菌和支原体为主要,感染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力下降,临床应就患者病原菌药敏性结果合理用药以及时控制感染。
2021年22期 v.31 3462-3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万晓莉;屈文静;郑开呈;万经芬;马燕英;
目的研究CD40L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联合肺部感染评分(CPIS)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治疗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78例为肺炎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78名为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CD40L、MCP-1水平;CPIS对患儿进行肺部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40L、MCP-1联合CPIS评分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肺炎组CD40L、MCP-1水平和CPIS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脓性痰、有融合片状浸润影、有呼吸暂停的患儿CD40L、MCP-1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结局良好组相比,不良预后结局组CD40L、MCP-1、CPIS评分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D40L、MCP-1、CPIS评分相比,三项联合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不良预后结局预测价值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正常新生儿,CD40L、MCP-1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中异常高表达,CPIS评分较高,可用于临床上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预后的评估。
2021年22期 v.31 3466-3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 ]
- 何苗;张卫红;邢虎;赵丽华;陈翠芳;李占结;
目的了解湖北黄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医务人员感控知识掌握情况、培训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黄石市所有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2020年3月11日-3月24日期间,使用"四步法"进行线上培训考核。结果全市医务人员培训考核的覆盖率93.48%,培训后平均分由第一阶段(69.11±15.27)分提高到了第四阶段(80.51±15.38)分。不同区域及不同性别、年龄层、工作年限、专业背景及职称的医务人员在第四阶段考核平均得分均高于第一阶段考核平均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类型知识点的正确率由第一阶段的69.17%提高到第四阶段的8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线性回归发现第四阶段中区域、性别、年龄、工作年限、专业背景和职称均对医务人员得分产生影响。结论全市医务人员对感控知识了解不足,经过系统性培训,整体掌握情况有大幅度提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好,消毒灭菌知识欠缺,应作为后续培训的重点内容。
2021年22期 v.31 3470-34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 李诗文;金盈月;刘乙杉;程莉莉;张秀月;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掌握医院感染变化趋势,发现医院感染防控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计划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连续9年12月上旬某一天0时~24时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所有结果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医院2012-2020年现患率在1.23%~2.58%间波动,呈下降趋势(趋势性χ~2=14.396,P<0.001)。呼吸道、血流、器官腔隙是最常见感染部位,感染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6.220,P<0.001)。标本送检率在40.16%~76.00%,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趋势性χ~2=20.538,P<0.001)。检出率在60.92%~84.31%,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趋势性χ~2=7.944,P=0.005),检出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氏不动杆菌较为常见。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8.776,P<0.001),免疫力低下、长期卧床、慢性疾病为常见危险因素。结论某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呈下降趋势,仍需注重薄弱环节,提高病原学检查的送检率,提高检测阳性率,重视患者危险因素对其影响,进一步保障医疗安全。
2021年22期 v.31 3474-3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8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4 ] - 陈东方;王宗臻;刘亚琴;王晓菲;
目的调查全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现状。方法参照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及《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指南》等相关要求,制定调查问卷,于2020年7月-12月通过微信网络平台对全国医院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311份。全国311所医院中,27.01%的医院未签订服务协议,27.65%的医院未建立多科室联合规范管理及准入制度;15.11%的医院未建立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质量追溯管理制度;36.01%的医院未建立外来器械处理专人专岗;20.58%的医院未开展外来医疗器械专项培训;46.95%的医院非首次使用的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未在手术前一日15∶00前送达;44.69%的医院无法完全获取规范的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说明书;64.63%的医院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灭菌程序未经过验证;65.28%的医院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灭菌参数有效性测试方法不全面。结论在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中,对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及《操作指南》落实上还存在不足,需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及质量追溯体系,提高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说明书获取比例,规范处理流程及灭菌有效性验证,不断提高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管理质量,保障使用安全。
2021年22期 v.31 3479-3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9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 ] - 鲍容;胡必杰;郭玮;王苏珍;史庆丰;崔扬文;孙伟;沈燕;陈翔;林佳冰;高晓东;周昭彦;
目的对上海市29所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用水进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检测,调查了解设备水路消毒现状。方法现场采样治疗用水,经滤膜过滤法处理后,接种7H10平板,采用抗酸染色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进行细菌鉴定。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结果共采集204份水样,包括超声用水40份、手机水53份、三用喷头水55份以及漱口水56份。NTM总检出率为15.19%(31/204),以产黏液分枝杆菌17株占比50.00%和龟分枝杆菌13株占比38.24%为主。不同部位NTM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用喷头水最高,为25.45%;超声用水最低,为2.50%。管路使用年限与NTM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比较消毒频率,消毒时间间隔<3个月的水管路NTM检出率最低(P<0.05)。结论上海市29所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用水NTM检出率为15.19%。消毒频率是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加强水源水使用要求和监测,采取有效的消毒处理。
2021年22期 v.31 3483-3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 ] - 黄茜;张燕霞;刘林林;马久红;
目的调查我国十二指肠镜清洗消毒规范执行及相关补充措施实施现状,了解及分析十二指肠镜清洗消毒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调查全国142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疗机构的十二指肠镜基础设施配置、清洗步骤、消毒剂使用、储存、人员配备与培训、四项补充措施等的执行情况。结果 142家医院覆盖我国全部省级行政区,95.77%为三级医院,十二指肠镜数量以1~5条为主,86.62%诊疗量在500例以内,80.99%再处理使用了自动清洗消毒机。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的所有关键点完成率为72.54%,存在特殊结构清洗不足(2.36%~70.08%)、清洗消毒相关消耗品不足(14.79%)、消毒剂浓度检测不合理(6.34%)、储存(7.74%)和干燥(7.75%)不合理等问题。补充消毒措施(EtO灭菌/液体化学灭菌/重复的HLD)实施率为2.82%~24.65%。十二指肠镜清洗消毒人员从事内镜清洗工作的时间和学历普遍偏低。结论十二指肠镜清洗消毒设施的配备及使用较普通内镜更为完善,但清洗消毒关键点的认知和实施仍普遍存在不足。从事十二指肠镜清洗消毒的人员资质、及培训均需要加强,而补充消毒措施在我国执行率均有待提高。
2021年22期 v.31 3487-3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5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范珊红;李颖;黄超;王强;
目的了解《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以下简称《规范》)在陕西省的执行情况,对《规范》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为《规范》的进一步修订提供科学建议。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采取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使用《规范》的各类机构和人员,采用网络调查方式,问卷发布和回收采用"问卷星"软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调查对象对《规范》学习培训率为84.53%,93.92%调查人员熟悉《规范》,77.35%调查对象能够做到每月至少使用1次《规范》。卫生行政机构(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相关人员参加《规范》培训率、对《规范》熟悉率及《规范》使用率均低于医疗机构和企业相关人员。362例调查对象中98.07%认为《规范》对规范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工作有意义,99.72%认为《规范》对保障患者安全有意义;97.24%认为《规范》指标有好的科学性,96.69%认为《规范》指标有好的实用性和好的先进性。结论《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在陕西省总体贯彻执行情况较好,应加强对卫生行政机构(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相关人员的培训。本次调查范围包含了陕西省各级各类《规范》使用相关机构及《规范》使用的各类人员,能够较全面地反映《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在陕西省的应用情况。
2021年22期 v.31 3492-3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 杨小燕;田泽芳;时桂娟;朱荔;厉然;刘王雪;冷中岩;
目的对比研究蛋白残留测试法与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测试法两种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评价方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百度文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1年1月,筛选蛋白残留测试法与ATP生物荧光测试法对器械清洗后质量评价效果的临床对比研究,以检测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件数、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率为主要效应指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纳选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7篇对比研究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检测2 351件器械,其中试验组最小数量为35件常规器械,最多为1 000件腔镜器械,纳入研究的器械有常规手术器械、外来器械、达芬奇器械、腔镜类器械、专科器械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OR=0.93,95%CI(0.75~1.1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从数据上看蛋白残留监测法检测器械清洗质量效果与ATP生物荧光法大致相同,但是ATP荧光检测结果易受干扰素影响,而蛋白质黏附性强,清洗难度大,且蛋白残留检测不受其他因素干扰,综上所述蛋白残留测试作为器械清洗质量评价方法甚佳,但成本高,不适合做日常监测。
2021年22期 v.31 3496-3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 ] - 孙雪莹;史安云;甘志连;邱素红;
目的比较传统清洗与机械清洗对达芬奇机器人手臂清洗效果。方法解放军总医院根据规范建立达芬奇机器人手臂清洗效果测试模型,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达芬奇机器人手臂的结构特点,选取马里兰双极钳作为清洗目标物,采用传统清洗方法和机械清洗方法对达芬奇机器人手臂进行清洗测试,通过目测法观察洗后有无污染物残留,通过改良邻苯二甲醛(OPA)法检测洗后残留蛋白,最终比较两种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结果采用目测检查的方法,传统清洗方法和机械清洗方法都合格;通过改良OPA法对残留蛋白检测,机械清洗方法残留蛋白量最大值为74μg/件、0.26μg/cm~2;传统清洗方法残留蛋白量最大值为151μg/件、0.54μg/cm~2,机械清洗方法残留蛋白量低于传统清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清洗方法都能达到规范要求的残留蛋白,但两种方法相比较,机械清洗方法的蛋白残留要低于传统清洗方法。
2021年22期 v.31 3500-3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 ] - 金雁;李翠;林晓雪;姜璐;林玲;
目的探讨某国产一元复方过氧乙酸消毒剂用于胃肠镜的消毒和灭菌效果及经济成本。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9年8月-12月患者使用后的胃肠镜800例次,其中500例次用于消毒实验,300例次用于灭菌实验。用于消毒实验的胃肠镜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一元复方过氧乙酸消毒剂和邻苯二甲醛消毒液消毒。用于灭菌实验的胃肠镜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取一元复方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消毒和灭菌合格标准遵照行业标准WS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判定。结果消毒效果比较:一元复方过氧乙酸消毒剂和邻苯二甲醛消毒液消毒内镜的合格率分别为96.80%和96.00%,均未检测出致病性微生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一元复方过氧乙酸消毒剂单条消毒成本低于邻苯二甲醛消毒液。灭菌效果比较:一元复方过氧乙酸消毒剂、环氧乙烷低温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8.00%、99.00%和100.00%,均未检测出致病性微生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一元复方过氧乙酸消毒剂灭菌时间最短,单条内镜灭菌成本最低。结论一元复方过氧乙酸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消毒和灭菌功能且经济成本较低,其灭菌时间较短,非常适用于内镜灭菌周期长,数量周转不足的医院。
2021年22期 v.31 3504-3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 ] - 文霞;赖元容;程乾;金显蓉;
目的通过对比测试一种新型复合织物防护服的综合性能,分析其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的个人职业防护效果。方法 2019年10月-2020年12月以重庆市江津区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为研究试验场地,以国产某品牌新型复合织物防护服和国产某品牌一次性手术衣各一批为试验样本;先将复合织物防护服实施防渗透性能测试(100个测试点)、合成血液穿透性能测试(100个测试点)和洗消效果测试(656件次),统计相应的合格数和不合格数;再将复合织物防护服样本设为试验组,一次性手术衣样本设为对照组,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着装透气性及舒适性测试(80人次),统计两种防护服的着装效果差异性。结果复合织物防护服实施防渗透检测合格率为93.00%、合成血液穿透检测合格率为97.00%、洗消后因大面积皱褶被剔出和发生破损被报废的总坏损率为3.51%,且主要发生在洗消30次后;试验组复合织物防护服着装有77人次(96.25%)未感受明显汗湿和闷热,而对照组一次性手术衣仅为7人次(8.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新型复合织物防护服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效果较可靠,显著优于传统使用的一次性手术衣,但重复使用后需要注重洗消措施,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能。
2021年22期 v.31 3508-3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 胡继华;莫莉;梁冠民;
目的利用多药耐药菌(MDROs)隔离医嘱信息化预警和屏障技术,以提高医护人员隔离医嘱执行的及时性,并评估其对MDROs医院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住院患者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2019年7月设为干预前组,2019年8月-2020年4月为干预组,对这些耐药菌采取危急值管理,在电子医嘱、护理医嘱、影像信息(PACS)系统中实现隔离医嘱信息预警和技术屏障,观察干预措施前后隔离医嘱医生和护士执行时间是否缩短,以及对MDROs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结果实施信息化预警和技术屏障后医生开立隔离医嘱的时间由平均1 323 min,缩短至平均238 min(P<0.05);护士执行隔离医嘱的时间从平均31 min,缩短至平均13 min(P<0.05);CRE的感染和感染例次率均从0.04%降至0.01%,CRAB的感染率0.18%下降至0.05%、感染例次率从0.21%下降至0.05%,ESBLs感染例次率从0.33%下降至0.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E、CRAB医院感染和感染例次率与医生开立隔离医嘱的时间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MDROs隔离医嘱信息化预警和技术屏障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隔离医嘱执行的及时性,对预防CRE、CRAB等耐药菌医院感染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021年22期 v.31 3512-3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 颜励;佟立波;何瑛;李习静;安国红;
目的了解学校诺如病毒感染与发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因素,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1月18日-19日,山东某高校某系有20余名学生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的症状,接到通知后及时前往处置,并将该系477名学生全部纳入调查对象。明确病例定义,使用统一的流调表,严格按照访谈提纲,对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记录其发病前饮食史、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等关键信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采集的呕吐物、肛拭子、食品留样等标本进行检测,利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的时间、空间、人群分布特征。结果本次疫情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人传人聚集性暴发疫情,排除食源性和水源性可能,共确诊病例41例,罹患率为8.60%(41/477),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14例、临床确诊病例27例。此外,尚有其他一般不适患者28例,通过采取及时隔离患者、做好环境消毒、保护易感人群等有针对性防控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该起疫情是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通过人与人传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建议切实加强该高校卫生设施配套建设、严格落实卫生制度并抓好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做到频发疾病重点防、高发时节提前防、重点人群特殊防。
2021年22期 v.31 3517-3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4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