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强;张秀月;李诗文;
目的探讨有效防控医疗机构内感染传播、尤其是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救治的一线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的综合防控策略。方法依据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法律规范与指南要求,针对传染病"三区两通道"管理、人员防护严格分区分级防控等现场督导发现的问题,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控措施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估。结果落实依法、科学防控要求,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强化预防为主,科学应对。应按照职业暴露风险防控的优先等级排序,合理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防护不足和防护过度。结论在强调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同时,要科学、规范地做好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更为有效的防控措施的落实,加强感染防控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行为控制。
2020年06期 v.30 801-8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10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9 ] |[阅读次数:5 ] - 姚宏武;索继江;杜明梅;刘梦林;白艳玲;刘伯伟;李璐;谢丽君;任世旺;高岩;刘运喜;
目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依然严峻,医院感染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及时解决医院感染防控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对策,是防止COVID-19疫情在医院蔓延的重要举措。方法针对COVID-19感染防控的难点,结合国家相关规范和医院防控实践,提出解决对策。结果本文从医院应急防控组织体系的建立、筛查流程的制定、医护防护用品分配、发热患者的处置、应急处置流程的制定、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六个方面遇到的防控难点与解决对策进行解析。结论面对COVID-19疫情感染防控,各医院应尽早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优化原有的感控工作,并及时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难点,集中资源开展科学、规范、有序的防控工作。
2020年06期 v.30 806-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16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0 ] |[阅读次数:3 ] - 索继江;闫中强;刘运喜;柴光军;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以来医院感染的特点、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为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20年1月-2月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医院感染的特点规律及危险因素,根据相关法规及实践经验提出COVID-19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策略及措施。结果 COVID-19医院感染以医务人员为主,感染因素包括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传染性强、人群无免疫力、飞沫传播、防护措施不到位、初期感染病例没有得到很好控制、检测手段不完善等。就COVID-19坚持依法防治,合理规范的防护与消毒要求,及时有效应对医院感染事件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策略与措施。结论 COVID-19医院感染已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多控制难度大。COVID-19医院感染防控要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
2020年06期 v.30 811-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8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3 ] |[阅读次数:21 ] - 袁月;陈竹;杨兴龙;李靖;马婧怡;管群;汤紫荣;贾红军;庄英杰;
目的通过制定基于标准预防和基于传播途径预防的措施和流程并督促落实,以防止发生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和患者交叉感染。方法结合医院感染的各类规范指南和既往经验制定措施,督导落实。结果针对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环节,从患者管理、布局流程、空气和环境表面消毒、医疗废物处理、个人防护、保护医务人员等方面详细制定感染防控措施。结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防控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收治患者、保护医务人员的重要保障。要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要求下,将感染防控工作和培训做在平时,提高对医务人员感染防控知识和个人防护技能的要求。
2020年06期 v.30 817-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6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3 ] - 陈竹;庄英杰;李进;杨兴龙;李靖;冯宇;汤紫荣;袁月;管群;贾红军;胡玫;马婧怡;姬军生;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和病死率较高等特点,导致防控难度增加,医疗救治风险加剧,常态下的医院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疫情发展的需求,医疗救治和防控管理能力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医院是救治场所也是医院内交叉感染的源头,在有序开展诊疗工作的同时,消除疫情隐患,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成为各级医疗机构工作的主旨。方法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作为北京市和驻京部队定点收治医院,结合中心执行抗击非典型肺炎、甲型流感以及埃博拉病毒病等任务的实践经验,围绕医疗管理中的预警响应领受任务、成立应对处置机构、动员抽组培训、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普通(门诊)病区、患者、一线工作人员管理和医疗废物处置等重点开展工作。结果医疗救治工作顺利有序展开,疫情防控工作科学规范实施。结论面对突发疫情,通过上述决策和措施,确保了收容及时,治疗科学规范,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实现工作人员"零"感染和患者"零"交叉感染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06期 v.30 82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3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2 ] - 庄英杰;陈竹;李进;杨兴龙;李靖;袁月;管群;贾红军;马婧怡;吴丹;马洪滨;汤紫荣;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2020年1月以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2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病例男女比例2.25∶1;汉族25例;>18岁22例(84.62%);企业和公司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共计11例(42.31%);北京市15例(57.69%),湖北省6例(23.08%);武汉旅游史14例(53.85%),武汉居住史13例(50.00%);周围人群发病10例(38.46%),确诊病例接触史12例(46.15%);聚集性发病11例(42.31%);发热20例(76.92%),乏力14例(53.85%),干咳8例(30.77%)。结论病例以男性为主;>40岁为高发人群;北京市的早期病例多具有武汉旅游或公差史以及武汉来京人员密切接触史;近半数病例多因共同居住生活和密切接触等导致聚集性发病。
2020年06期 v.30 826-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11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2 ] - 匡慧慧;于梅;于帅;周汉王;王依函;朱乔;肖征;李慧灵;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实验室核酸检测的原理方法,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中的价值与实验室注意事项。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020年1月23日-2020年2月2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发热门诊的患者以及筛查的湖北旅居者的咽拭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开放读码框1ab(ORF1ab)、核壳蛋白(N)基因。结果共检测的3 824例标本中,阳性病例35例,阳性率0.91%。结论疫情期间对发热门诊患者及湖北旅居者进行2019-nCoV核酸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检测2019-nCoV科学可靠的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待检标本中的2019-nCoV核酸,对监测和控制疫情有重要意义。
2020年06期 v.30 830-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8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3 ] - 白尧;刘昆;陈志军;陈保忠;邵中军;
目的探讨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早期的演变规律,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2019年12月31日-2020年2月13日官方网络报道的疫情数据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个案数据,同期人口数据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采用Excel、ArcGIS软件开展COVID-19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Berkeley Madonna软件实验平台构建COVID-19疫情的传播动力学模型,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结果陕西省截止2020年2月13日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230例,罹患率约为0.59/100 000;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40~50岁病例数最多;高发病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安市、安康市、汉中市。SEIAR模型分析显示,陕西省疫情的基本再生指数R0约为2.95,模型结果2020年2月初是陕西省COVID-19发病的高峰期。结论陕西省COVID-19疫情呈快速扩散趋势,SEIAR模型预测的理论发病数可以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依据,遏制疫情蔓延。
2020年06期 v.30 834-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40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2 ] - 徐宝丽;管甲亮;术超;于涛;骆锋;曹学雷;王永彬;周长勇;
冠状病毒是一个常见而又古老的病毒大家系,近年来多次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分别有2003年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04年和2005年分别被发现的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和人冠状病毒HKU1(HCoV-HKU1)、2012年发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及2019年12月在我国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目前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已正式命名该病毒为SARS-CoV-2。冠状病毒广泛存在蝙蝠体内,但在鸟、猫、犬、猪、鼠、马、鲸鱼、穿山甲和人类也有发现,此病毒多次暴发流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其所致疾病引起了严重恐慌,研究其病原学,可有助于掌握引起流行原因,及时控制病毒蔓延,并致力于阻止病毒的肆虐。
2020年06期 v.30 839-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180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5 ] |[阅读次数:5 ]
- 张萍;吕芳;杨继红;蒙桂鸾;熊芸;谢朝云;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医院感染对住院日、住院费用和预后的影响,了解其经济损失。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年1月-2019年11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VAP与同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菌VAP患者基本情况、感染特征与相关因素等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VAP与同种病原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菌VAP患者进行1∶1匹配,比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VAP患者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菌VAP住院日、住院费用和预后差异。结果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病原菌VAP发生率为7.32%,其中耐碳青霉烯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VAP发生率分别为2.36%、1.98%、1.60%、1.37%。PSM并均衡性检验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VAP患者平均住院日较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菌VAP患者住院时间长22 d(P<0.001),平均住院总费用增加43 894.09元(P<0.001)。结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VAP可增加患者医疗费用与经济损失,增加住院时间,且预后较差,临床应加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管理,减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VAP。
2020年06期 v.30 856-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5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 ] - 杨小平;陈琳;范有芬;张淳;潘艳艳;许小敏;
目的探究多方面干预策略在烧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多方面干预前后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烧伤科1 316例患者总抗菌药物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累计日处方协定剂量(DDDs)、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以及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多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发现率,其中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为干预前组,2017年1月日1日-12月31日为干预后组。结果干预后总抗菌药物DDDs、碳青霉烯类药物DDDs分别为519.55、33.88,与干预前497.78、42.8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总抗菌药物AUD、碳青霉烯类药物AUD分别由72.88、8.72降至56.52、3.20(P<0.05);干预后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由95.08%、87.50%降至6.25%、53.45%(P<0.05);干预后烧伤科患者院感发病率由12.88%降至12.08%,无统计学差异,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现率由2.01%降至0.26%(P=0.001)。结论多方面干预策略可以显著降低烧伤患者总抗菌药物AUD及碳青霉烯类药物AUD,减少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和感染发现率。
2020年06期 v.30 86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臧凤;张永祥;刘波;陈文森;张卫红;刘云;李占结;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分布及来源,为老年患者制定针对性MDROs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6月8个ICU的患者MDROs感染资料,分为老年患者(>65岁)和非老年患者(≤65岁),MDROs感染来源分为医院感染(本院转入和科室获得)和院外感染(外院转入和社区获得)。结果 ICU中老年患者共检出感染的MDROs 852株,非老年患者共检出感染的MDROs 1 045株。老年患者和非老年患者MDROs感染构成均以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CRE)为主。两组患者MDROs感染部位前两位均为下呼吸道感染和血流感染,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占比(86.74%)高于非老年患者(7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MDROs感染来源院外感染比例(53.87%和55.89%)均高于医院感染(46.13%和44.11%)。8个ICU老年患者的CRE感染数量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综合ICU(33.92%)、老年ICU(26.53%)和神外ICU(9.51%)。ICU老年患者MDROs来源外院转入占23.24%,社区获得占30.63%,本院转入占6.92%,科室获得占39.20%。CRAB、CRPA及CRE感染来源在各ICU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CU老年患者MDROs感染分布具有一定特殊性,感染来源在不同ICU也存在多样性,需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精准化防控。
2020年06期 v.30 86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 ]
- 祁琪;高洁;石荃;茅一萍;郑伟;张冰;陈云波;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患者入院时艰难梭菌携带情况与艰难梭菌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2018年11月-2019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病房新入院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产毒艰难梭菌培养与A/B毒素检测,结合患者一般资料及病历资料等信息,分析产毒艰难梭菌定植的危险因素。结果 161例粪便标本共培养分离出艰难梭菌菌株26(16.15%)株,其中非产毒艰难梭菌菌株4株,产毒性艰难梭菌22株,产毒性艰难梭菌定植率13.6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个月内抗菌药物使用史、3个月内住院史和糖尿病史为患者艰难梭菌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55(95%CI:1.1~11.47)、3.80(95%CI:1.13~12.76)和4.60(95%CI:1.06~19.9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入院时产毒艰难梭菌定植率介于其他医院的比例之间。既往抗菌药物使用、住院史及糖尿病史可以增加艰难梭菌定植风险,应加强对相关患者的监测和筛查,是否需要制定相应措施进行防控,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2020年06期 v.30 872-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4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 樊雯婧;楼冬洁;卢新;鲜于舒铭;
目的应用决策树卡方自动交互检测(CHAID)算法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别构建神经外科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结果做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0岁老年住院患者,应用CHAID算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别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对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共收集患者1 111人,其中医院感染131人,感染发病率11.79%;CHAID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均显示住院天数≥31 d、使用呼吸机、泌尿道插管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决策树模型风险预测的正确率为88.2%,模型拟合效果较好,Logistic回归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较好(χ~2=9.690,P>0.05);决策树模型AUC为0.881(95%CI:0.861~0.899),Logistic回归模型AUC为0.880(95%CI:0.860~0.899),两模型预测价值均为中等,其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8,P>0.05)。结论将两模型相结合可以从不同层面发现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能更充分地了解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医院感染风险模型的建立可以为加强院感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更有效地指导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2020年06期 v.30 878-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1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3 ] - 李亚婷;孟葳;杜金阁;宋甜田;王书会;
目的调查出血性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负担。方法对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在齐鲁医院的出血性脑卒中手术患者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收集整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病程、医院感染相关信息、住院费用等资料。同时,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作为分组依据,对感染组患者和非感染组患者进行1∶1病例对照匹配,运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出血性脑卒中手术患者531例,18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35.22%。感染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125 793.42元,对照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80 020.38元,因医院感染所致患者经济负担为45 773.04元(Z=-5.695,P<0.001)。在住院时间上,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是19.00 d,非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2.00 d,患者由于医院感染延长的住院天数为7.00 d,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院感染会增加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2020年06期 v.30 884-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宋甜田;李亚婷;杜金阁;孟葳;王书会;
目的分析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为医院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脑卒中手术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以年龄±10岁、性别、手术方式、手术级别、手术次数作为匹配依据变量进行1∶1匹配,估算脑卒中手术患者由于医院感染导致的超额医疗费用,在此基础上,采用边际分析法探讨医院感染导致的医院经济损失。结果共纳入816例脑卒中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6例,感染发生率为26.10%。医院感染患者的总超额医疗费用比例约为26.58%。2016年脑卒中手术患者由于医院感染导致医院的经济损失约为13.85万元[边际利润率(M%)=5%]、27.66万元(M%=10%)、41.51万元(M%=15%);2017年约为16.12万元(M%=5%)、32.22万元(M%=10%)、48.34万元(M%=15%);2018年约为12.58万元(M%=5%)、25.14元(M%=10%)、37.72万元(M%=15%)。患者医院感染损失利润比与感染率系数约为0.34。结论脑卒中手术患者若发生医院感染,可以使患者产生巨大的超额医疗费用,同时降低医院的经济收益,增加患者与医院的经济负担,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应预防与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020年06期 v.30 88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 ] - 卢艳;李凡凡;宋阿凤;刘云;于孝辉;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7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70例患者,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32例和未感染组138例。记录患者年龄、吸烟史、联合放化疗、置管时间等特征。于术后24 h,检测血糖蛋白抗原(CA)153、CA125、特异性组织多肽抗原(TPS)、白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循环肿瘤细胞(CTCs)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earson分析危险因素与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合并吸烟史(OR=1.755,P=0.036)、联合放化疗(OR=1.844,P=0.023)以及置管时间增加(OR=1.837,P=0.033)均为影响乳腺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组乳腺癌患者术后血CA153、CA125、TPS、IL-6、PCT、CRP水平和CTCs阳性率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合并吸烟史、置管时间延长与血IL-6、CRP和PCT水平增加呈正相关(P<0.05),联合放化疗与血CA153、CA125、TPS、IL-6、CRP、PCT和CTCs水平增加呈正相关(P<0.05)。结论合并吸烟史、联合放化疗以及置管时间增加均为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以影响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
2020年06期 v.30 893-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蔡雪娟;余强;芦乙滨;张颖;李丽;宋启红;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9年1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65例术后感染患者为感染组,65例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自拟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居住地、病史、吸烟状况、病理类型、手术类型、病原菌培养、炎症因子、病程等信息。分析病原菌特点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65例共检出8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8.14%,革兰阳性菌占37.21%,真菌4.65%。菌种前三位为肺炎克雷伯菌2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分别占31.40%、24.42%和17.44%。影响胃癌术后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65岁、BMI≥24.0 kg/m~2、农村居住、吸烟史、2型糖尿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白蛋白<30.0 g/L、住院时间≥20 d等因素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血清白蛋白、手术方式、住院天数等胃癌术后感染的OR值>1(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胃癌患者手术后感染的因素多,术前血清白蛋白、手术方式、住院天数等是胃癌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0年06期 v.30 898-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3 ] - 吴江;庞澜;阿里木江·阿不都热合曼;朱勇荷;马秀英;陈鹏;张荔霜;岳跃明;吴涛;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胃部灌洗对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患者胃部细菌菌落、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28例行ESD的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164例)和对照组(164例),对照组术前使用生理盐水进行胃部灌洗,研究组给予聚维酮碘进行胃部灌洗,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胃部细菌菌落计数、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白细胞计数、体温分别为(8.73±1.16)×10~9/L、(36.31±0.63)℃均低于对照组的(9.09±1.38)×10~9/L、(36.57±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胃液菌群计数的Log统计值为(1.48±0.46)低于对照组的(1.85±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2.27±0.87)mg/L低于对照组的(3.12±1.13)mg/L(P<0.05);研究组术后感染率为0.61%低于对照组4.27%(P<0.05)。结论与生理盐水相比,ESD术前使用聚维酮碘进行胃部灌洗,可降低术后胃部细菌菌落计数和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2020年06期 v.30 903-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王军松;胡艳波;康晓琦;刘桂奇;张巍;
目的研究骨折术后感染部位和菌株分布及感染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骨折术后感染和非感染患者,各124例。对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感染发生部位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感染部位标本,用于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24例骨折术后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表浅切口为主(45.16%),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5株(75.16%),以鲍氏不动杆菌39株(25.49%)和铜绿假单胞菌36株(23.53%)多见;革兰阳性菌38株(24.8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18.30%)多见。鲍氏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对头孢哌酮耐药率最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高,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利奈唑胺耐药率最低。骨折分型、手术次数、手术时间是患者骨折术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骨折分型、手术次数、手术时间是患者骨折术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骨折术后感染患者感染部位以表浅切口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呈现多药耐药性,因此临床应适当减少手术次数、缩短手术时间等,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骨折术后感染,减少患者痛苦及负担。
2020年06期 v.30 908-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6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 ]
- 史庆丰;胡必杰;崔扬文;孙伟;沈燕;陈翔;林佳冰;高晓东;
目的对上海市30所三级医疗机构软式内镜终末漂洗水进行微生物监测,并调查了解相关水管路消毒现状。方法对所调查医院软式内镜的终末漂洗水进行现场采样,使用膜滤过法进行培养和鉴定,同时对相关水管路消毒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采集84份终末漂洗水样,整体合格率为63.09%;不合格的水样细菌菌落中位数为72(35~236)。水管路使用<1年的终末漂洗水样合格率最高,>5年的合格率最低。结论上海市三级医疗机构软式内镜终末漂洗水合格率较高,水管路使用年限是重要影响因素。今后需严格遵守规范,加强终末漂洗水使用要求和监测。
2020年06期 v.30 923-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6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5 ] - 孟庆兰;曾慧;李莉;胡倩;刘畅;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及其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为科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7月-2019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院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液、消毒内镜、透析用水染菌量、透析用水内毒素、灭菌器灭菌效果、无菌物品的监测培养结果为研究对象,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监测结果,并探讨其与医院感染率的相关性。结果共采集样本3 997份,其中合格样本3 953份,总合格率为98.90%。四个季度监测采样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四个季度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7.55%、99.71%、99.32%、98.69%)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89,P<0.001)。不同监测项目中,消毒液、血液透析液、灭菌器灭菌效果、无菌物品监测合格率均为100%,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空气和消毒内镜监测合格率呈下降趋势。随着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合格率逐渐升高,医院感染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负相关(r=-0.974,P<0.026)。结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是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相应监测,可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潜在风险,便于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加以改进,避免医院感染不良事件。
2020年06期 v.30 927-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 ] - 陈茜;赖晓全;杨莉;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和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2016年-2017年住院治疗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导管相关感染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共监测ICU住院患者2 151例,发生医院感染299例,感染率13.90%;2017年医院感染率为15.36%,高于2016年感染率1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感染主要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感染率为7.2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为0.51%;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为4.83%。共检出469株病原菌,其中,多药耐药菌占到65.25%,以碳青酶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居首位;主要以痰液检出为主占到72.88%。结论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主,感染病原菌以多药耐药菌为主,应加强导管相关感染监测和多药耐药的防控,降低医院感染,保证患者安全。
2020年06期 v.30 93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2 ] - 胡霞;安海燕;陈彦;刘娟;李惠芬;张永祥;刘云;刘波;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单间和非单间医院感染率前后对照情况,为医院ICU感染防控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新建ICU搬迁为时间截点,根据床位是否为单间,分为搬迁后新单间组和搬迁前非单间组。分析两组前后医院相关感染率差异。结果 323例单间组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人数34人,医院感染率10.53%;246例非单间组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人数35人,医院感染率14.23%。两组感染部位、三管感染千日率、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间组和非单间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感染率分别为3.10%和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为降低ICU医院感染率,单间病房隔离措施作用有限,不能单纯依靠增加单间病房数量,而应落实环境清洁消毒、手卫生、隔离防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综合性措施。
2020年06期 v.30 935-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 ] - 叶青;王莎莎;姚希;雷幼蓉;匡巧珍;成于珈;
目的从使用消耗量的角度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不同放置位点速干手消毒剂的取用便捷性和医务人员取用的倾向性,以期为ICU手消毒剂最佳放置位点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2018年3月-2018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内所有病床旁、治疗车以及隔离病室门口放置的速干手消毒剂每个月的使用消耗量,比较分析各个放置位点消耗量的差异。结果放置在治疗车上的速干手消毒剂每月平均使用消耗量最多,为(285.64±83.73) ml/车,放置在床尾的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大于在床头手消毒剂的消耗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隔离病室区域,放置在床头的手消毒剂消耗量最少(P<0.05),而放置在床尾、门内和门外的手消毒剂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隔离病室与隔离病室床尾放置的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从消耗使用量的角度来评价手消毒剂在ICU的最佳放置位点:在ICU,治疗车、病床旁和隔离室门口放置的速干手消毒剂均便于医务人员取用;与放置在床头相比,医务人员更倾向于取用放置在床尾的手消毒剂。
2020年06期 v.30 940-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赵霞;王力红;赵昕;陈丽鸥;赵会杰;张京利;马文晖;韩叙;
目的建立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医院感染风险监测与管理机制,优化医院感染管理策略,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关口前移。方法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CSSD医院感染风险进行识别、定量分析及评价,查找需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控制的重点风险,制定改进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建立消毒供应中心风险监测和管理机制。结果 CSSD医院感染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筑布局不合理、人员管理不符合要求、操作流程不规范、设备运行失效及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不合格等五大方面26个风险点;其中需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风险点7个。经过实施针对性改进措施,风险控制效果良好。结论基于FMEA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定量风险评估,建立医院感染风险管理机制,可及时发现CSSD潜在感染风险,有效去除重大医院感染风险。
2020年06期 v.30 945-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0K] [下载次数:1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6 ] |[阅读次数:3 ] - 张宇;李六亿;巩玉秀;姚希;
目的了解中国医院小型蒸汽灭菌器使用现状。方法依据国家行业标准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书面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于2018年11月对我国6省市163所医院开展研究。结果配置小型蒸汽灭菌器的医院占调查总数的50%以上;N、B和S类灭菌周期的小型蒸汽灭菌器在各级医院均有配置;N类灭菌周期在手术室使用较多,占36.37%,B类灭菌周期在口腔科和微生物室使用较多,分别为50.00%和29.73%,S类灭菌周期在手术室和口腔科使用居多,分别为37.50%和34.37%;使用快速灭菌程序的医院比例接近50%;使用快速灭菌程序的原因,三级医院以紧急手术为主(72.41%),二级医院以手术接台需要为主(64.71%)。结论医院应当加强科室使用小型蒸汽灭菌器人员的培训,对科室开展定期检查与监督,促使小型蒸汽灭菌器的规范化使用,从而保证器械和物品的灭菌效果,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2020年06期 v.30 951-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