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论著_基础研究

  •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在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中的作用

    闫晓静;张娜;李静;张翠林;张艳玲;李磊;

    目的 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P)3在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模型小鼠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PF级雄性小鼠,其中NLRP3野生型(WT)小鼠30只,NLRP3敲除型(KO)小鼠30只,将NLRP3野生型分为WT-对照组、WT-模型组,NLRP3敲除小鼠分为KO-对照组、KO-模型组;WT-模型组、KO-模型组小鼠接种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悬液建立病毒性脑炎(HSE)模型,接种5 d后对小鼠脑脊液进行白细胞计数、病毒滴度检测,测定脑组织水分含量与氧化应激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相关蛋白、氧化应激相关蛋白、T细胞亚群特异细胞因子蛋白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WT-对照组、KO-对照组小鼠状态良好,WT-模型组、KO-模型组小鼠出现眼角红肿溃烂、反应迟钝、抽搐等现象;与WT-对照组、KO-对照组相比,WT-模型组、KO-模型组小鼠脑脊液的白细胞计数(WBC)较高,脑组织湿重与含水量高,丙二醛(MDA)表达升高,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叉头框蛋白(FOX)P3表达水平升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低,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氧化酶(HO)-1、醌氧化还原酶(NQO)-1降低;KO-模型组病毒滴度、脑组织湿重与含水量、MDA、IFN-γ、IL-4、IL-17、FOXP3低于WT-模型组,T-AOC、SOD、Nrf2、HO-1、NQO-1高于WT-模型组(P<0.05);KO-对照组、KO-模型组小鼠的脑组织中未检出NOD样受体相关蛋白,WT-模型组NLRP3、ACS、Caspase-1表达水平高于WT-对照组(P<0.05)。结论 NOD样受体表达可能与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有关,其在HSE模型小鼠中高表达可激活氧化应激损伤及参与细胞免疫调节。

    2025年03期 v.35 32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论著_内科感染研究

  • ICU老年住院患者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邢桂霞;史庆丰;周磊;林杰;

    目的 探讨ICU老年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完善CRAB的感染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将2022年1月-2024年3月常州市第九〇四医院常州医疗区收治的111例ICU老年患者,依据是否发生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分为感染组(n=34)和未感染组(n=77),归纳老年患者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CRAB感染组患者的住院次数、CRAB检出前(90 d内)的抗菌药物使用、持续48 h发热、有创呼吸机使用均高于未感染组,白蛋白水平低于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次数(OR=1.240,95%CI:1.059~1.452,P=0.007)、CRAB检出前(90 d内)抗菌药物使用(OR=2.472,95%CI:1.124~5.437,P=0.024)是ICU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白蛋白水平(OR=0.844,95%CI:0.744~0.957,P=0.008)是保护因素。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中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千日感染发生率为42.49‰。结论 ICU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风险与住院次数、CRAB检出前(90 d内)抗菌药物使用、白蛋白水平相关,临床可据此给予ICU老年CRAB定植患者以早期针对性的感染防控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交叉传播。

    2025年03期 v.35 327-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IL-10和IL-17及淋巴细胞亚群与预后的关系

    蒋欢欢;葛金林;曾余丰;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各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链球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10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依据出院随访2个月内患者的病情分为预后良好组94例和预后不良组26例。对比各组患者IL-10、IL-17和淋巴细胞亚群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PP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患者外周血IL-10、IL-17、淋巴细胞亚群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归纳MPP合并链球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IL-10、CD_4~+和CD_4~+/CD_8~+分别为(6.85±0.83)ng/L、(35.51±5.97)%和(1.23±0.39)低于健康组,IL-17和CD_8~+分别为(23.04±3.64)ng/L、(35.24±5.62)%高于健康组(P均<0.05)。预后不良组IL-10、CD_4~+和CD_4~+/CD_8~+低于预后良好组,IL-17和CD_8~+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APACHEⅡ评分和CPIS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MPP合并链球菌感染患者IL-10、CD_4~+和CD_4~+/CD_8~+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509、-0.502、-0.494,P均<0.001),与CPIS也呈负相关(r=-0.623、-0.630、-0.616,P均<0.001);IL-17、CD_8~+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94、0.505,P均<0.001),与CPIS也呈正相关(r=0.624、0.618,P均<0.001)。IL-17(OR=1.817,95%CI:1.074~3.072,P=0.026)、APACHEⅡ评分(OR=2.330,95%CI:1.254~4.329,P=0.008)是影响MPP合并链球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MPP合并链球菌感染患者存在IL-10低表达、IL-17高表达及免疫失调情况,且其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有相关性。IL-17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是影响MPP合并链球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2025年03期 v.35 33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MRSA感染重症肺炎患者NLRP3、Caspase-1、 TLR4 mRNA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联

    王莉莉;李东玲;张婧岑;黄文龙;孙诗尧;

    目的 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重症肺炎患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Toll样受体4(TLR4)信使核糖核酸(mRNA)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3例MRSA感染肺炎患者设为MRSA感染组,同期收治的112例常规感染肺炎患者设为非MRSA感染组。统计两组外周血NLRP3 mRNA、Caspase-1 mRNA、TLR4 mRNA水平,比较不同病情程度MRSA感染肺炎患者及不同预后MRSA感染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NLRP3 mRNA、Caspase-1 mRNA、TLR4 mRN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NLRP3 mRNA、Caspase-1 mRNA、TLR4 mRNA对MRSA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MRSA感染组外周血NLRP3 mRNA、Caspase-1 mRNA、TLR4 mRNA分别为(1.53±0.29)、(2.04±0.49)、(1.04±0.32)高于非MRSA感染组(P<0.05)。重症MRSA感染组外周血NLRP3 mRNA、Caspase-1 mRNA、TLR4 mRNA水平高于非重症MRSA感染组(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NLRP3 mRNA、Caspase-1 mRNA、TLR4 mRNA分别为(2.47±0.72)、(2.84±0.90)、(1.94±0.63)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外周血NLRP3 mRNA、Caspase-1 mRNA、TLR4 mRNA联合预测MRSA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 随着MRSA感染肺炎患者病情的发生和进展,外周血NLRP3 mRNA、Caspase-1 mRNA、TLR4 mRNA水平升高,且三者联合对MRSA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2025年03期 v.35 336-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慢性牙周炎患者病原菌及龈沟液RANKL/OPG、MMPs/TIMPs、SFRP1水平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苏林;张艳;刘恒林;时荣新;庄克川;

    目的 研究慢性牙周炎(CP)患者病原菌及龈沟液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CP患者作为病例CP组,统计CP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选取同期医院体检的195名健康者作为牙周健康组,比较牙周健康情况及龈沟液RANKL/OPG、MMPs/TIMPs、SFRP1水平;将CP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度CP组(93例)、中度CP组(69例)、重度CP组(25例),比较三组龈沟液RANKL/OPG、MMPs/TIMPs、SFRP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CP患者龈沟液RANKL/OPG、MMPs/TIMPs、SFRP1水平与牙周健康的相关性。结果 187例感染所致CP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95株,以牙龈卟啉单胞菌(26.15%)、福赛类杆菌(22.05%)为主。病例CP组牙周健康指标高于健康组,病例CP组龈沟液RANKL/OPG、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3、MMP-8、MMP-9、SFRP1分别为(0.78±0.25)、(187.83±22.01)ng/ml、(25.98±3.17)ng/ml、(140.69±16.48)ng/ml、(115.37±14.27)ng/ml、(408.54±58.77)pg/ml均高于牙周健康组(P<0.05),龈沟液TIMP-1为(91.26±9.69)ng/ml低于牙周健康组(P<0.05)。轻度CP组、中度CP组、重度CP组龈沟液RANKL/OPG、MMP-1、MMP-3、MMP-8、MMP-9、SFRP1水平呈升高趋势,龈沟液TIMP-1水平呈降低趋势(P<0.05)。CP患者龈沟液RANKL/OPG、MMP-1、MMP-3、MMP-8、MMP-9、SFRP1与牙周健康指标呈正相关(P<0.05),龈沟液TIMP-1水平与牙周健康指标呈负相关(P<0.05)。结论 CP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种类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类杆菌,其牙周健康情况较差,且病情的发生和发展伴随着龈沟液RANKL/OPG、MMPs/TIMPs、SFRP1水平变化,同时龈沟液RANKL/OPG、MMPs/TIMPs、SFRP1水平与其牙周健康密切相关。

    2025年03期 v.35 341-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感染所致化脓性牙髓炎患者血清CD14、ICAM-1、HMGB-1、TREM-1及其诊断价值

    曹雅清;王立媛;李莹;

    目的 探讨感染所致化脓性牙髓炎患者血清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人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8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收治的93例感染所致化脓性牙髓炎患者(研究组),根据患者症状将其分为51例急性化脓性牙髓炎患者(急性组),42例慢性化脓性牙髓炎患者(慢性组),另选同期9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各组(急性组、慢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D14、ICAM-1、HMGB-1、TREM-1水平,分析急性化脓性牙髓炎与血清CD14、ICAM-1、HMGB-1、TREM-1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血清CD14、ICAM-1、HMGB-1、TREM-1对感染所致化脓性牙髓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CD14、ICAM-1、HMGB-1、TREM-1水平分别为(3.04±1.01)mg/L、(312.14±100.56)ng/ml、(11.01±3.66)ng/ml、(14.94±4.96)ng/L,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组治疗后、慢性组治疗前后血清CD14、ICAM-1、HMGB-1、TREM-1水平均低于急性组治疗前,慢性组治疗后低于慢性组治疗前(P<0.05)。急性化脓性牙髓炎与血清CD14、ICAM-1、HMGB-1、TREM-1水平呈正相关(r=0.686、0.657、0.696、0.713,P均<0.05)。血清CD14、ICAM-1、HMGB-1、TREM-1水平联合检测对感染所致化脓性牙髓炎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947,高于单独检测的AUC值(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3.55%,特异度为83.67%。结论 感染所致化脓性牙髓炎患者血清CD14、ICAM-1、HMGB-1、TREM-1呈高表达,且在感染所致急性化脓性牙髓炎中进一步高表达,四者与感染所致急性化脓性牙髓炎呈正相关,且四者联合检测对感染所致化脓性牙髓炎诊断价值较高。

    2025年03期 v.35 347-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病情程度与马拉色菌密度的关系及其SP、TNF-α、皮损组织NLRP3炎症小体水平

    廖卫东;葛美群;朱佳妮;彭子阳;郭艳梅;

    目的 探讨寻常型银屑病(PSO)患者病情程度与马拉色菌密度的关系,并分析P物质(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损组织NLR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水平。方法 选择2021年8月-2023年8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PSO患者,根据马拉色菌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120例和未感染组13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清SP、TNF-α及皮损组织NLRP3炎症小体及不同病情程度PSO患者马拉色菌密度、血清SP、TNF-α、NLRP3炎症小体。结果 感染组重度病情患者占比42.50%,高于未感染组的32.31%,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为(16.65±3.65)分高于未感染组(P<0.001)。重度患者马拉色菌密度为“+++”的患者占比为66.67%,高于中度、轻度患者的40.91%、16.00%,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0.05)。感染组血清SP、TNF-α及皮损组织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分别为(94.76±15.54)ng/ml、(38.76±6.54)pg/ml、(1.87±0.99)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相较于中度、轻度患者,重度患者血清SP、TNF-α及皮损组织NLRP3炎症小体表达水平均更高,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P<0.05)。结论 马拉色菌感染可能会加重PSO患者病情,其密度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且SP、TNF-α、NLRP3炎症小体可能与PSO的发生与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2025年03期 v.35 35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银屑病合并皮肤细菌感染病原菌和TLR/NF-κB信号通路水平

    喻集保;裴凯旋;宁学思;黄肖肖;

    目的 探讨银屑病合并皮肤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和Toll样家族受体(TLR)/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水平。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临海市中医院收治的300例银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银屑病合并皮肤细菌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97例),未合并皮肤感染患者设为未感染组(203例),另选取60名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分析银屑病合并皮肤细菌感染患者皮肤组织中病原菌特点;比较三组外周血TLR/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病情程度[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皮损面积(BSA)];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TLR/NF-κB信号通路表达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97例银屑病合并皮肤细菌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0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5株占92.2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83株,80.58%)为主;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外周血TLR mRNA、NF-κB mRNA分别为(2.55±0.85)、(1.72±0.39)与(1.92±0.66)、(1.42±0.40)均高于健康组,其中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PASI、BSA评分分别为(18.79±4.91)、(14.05±2.68)分,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LR mRNA、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与PASI、BSA评分呈正相关(r=0.565,0.540,0.427,0.411,P均<0.05)。结论 银屑病合并皮肤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周血TLR/NF-κB信号通路表达明显上调,并对银屑病患者合并皮肤细菌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2025年03期 v.35 357-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ICAM-1、VCAM-1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冯艳;秦昕;邢瑞林;刘志红;丁丽娜;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并分析各指标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3年8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共纳入102例,将发生AKI的患者纳入AKI组(39例),未发生AKI的患者纳入非AKI组(6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CDUS检查结果及ICAM-1、VCAM-1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DUS检查结果、ICAM-1、VCAM-1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US检查结果、ICAM-1、VCAM-1对感染性休克患者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AKI组乳酸为(3.54±0.98)mmol/L低于非AKI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分别为(241.65±82.65)μmol/L、(22.65±8.76)mmol/L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肾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ICAM-1、VCAM-1分别为(0.98±0.12)、(2.03±0.24)、(20.54±7.54)ng/ml、(1 454.32±711.32)pg/ml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肾动脉RI、PI及血清ICAM-1、VCAM-1均与Scr、BUN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4、0.714、0.725、0.676和0.889,联合检测的AUC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AKI会导致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下降,患者肾动脉RI、PI及血清ICAM-1、VCAM-1表达与患者肾功能密切相关,且CDUS及ICAM-1、VCAM-1对AKI发生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检测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检测。

    2025年03期 v.35 36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MRI联合血清Presepsin、CRP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

    倪水军;金丹;王海姣;熊星;韩雷;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C-反应蛋白(CRP)在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19年5月-2023年12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109例疑似脊柱结核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检查确诊脊柱结核80例,脊柱转移瘤29例,分别作为结核组和转移瘤组。统计两组一般资料、脊柱病变情况、MRI特点、MRI动态增强扫描参数及血清Presepsin、CRP水平,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参数联合血清Presepsin、CRP对脊柱结核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核组病灶形态为长条梭形、累及椎间盘患者占比及病灶位置在椎体前部、椎旁肿块未强化、软组织病变信号不均匀、椎体内部T2加权像不均匀患者占比为88.75%、81.25%、56.25%、43.75%、77.50%、83.75%高于转移瘤组(P<0.05)。结核组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浆容积分数(Vp)分别为(0.46±0.21)、(0.98±0.48)1/min、(0.04±0.02)低于转移瘤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及血清Presepsin、CRP水平分别为(0.55±0.16)、(367.62±154.38)pg/ml、(35.84±17.44)mg/L,高于转移瘤组(P<0.05)。MRI动态增强扫描参数Ktrans、Kep、Vp、Ve联合血清Presepsin、CRP诊断脊柱结核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5,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与脊柱转移瘤患者相比,脊柱结核患者存在病灶形态为长条梭形、累及椎间盘及病灶位置在椎体前部、椎旁肿块未强化、软组织病变信号不均匀、椎体内部T2加权像不均匀的脊柱病变特征和MRI特点,可引起患者MRI动态增强扫描参数及血清Presepsin、CRP水平变化,MRI动态增强扫描参数Ktrans、Kep、Vp、Ve联合血清Presepsin、CRP可有效提高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

    2025年03期 v.35 367-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难治性气胸继发胸膜腔gracilis小囊菌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毛莉娜;邓体瑛;胡志敏;黄莺;杨硕;

    目的 报道1例难治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后继发胸膜腔gracilis小囊菌感染病例,并结合文献分享诊治思路,提高对gracilis小囊菌深部感染的认识。方法 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重症肺炎、肺纤维化患者,既往有长期吸烟、慢性咳喘史和肾病综合征病史,长期口服激素,血糖升高。治疗过程中出现自发性气胸,给予持续胸腔闭式引流,引流术后患者出现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细菌性肺炎及脓胸,经针对性治疗好转。胸腔闭式引流置管第87天胸膜破口仍未愈合,胸管脱出,予拔除原胸管并重新置管。更换胸管后患者再次出现脓胸,胸腔积液荧光染色见大量真菌菌丝,培养见gracilis小囊菌。肺CT显示肺部感染加重、血气分析结果提示呼吸衰竭,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提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均明显降低。继续持续胸腔闭式引流,换用泊沙康唑联合卡泊芬净、置管切口外用特比萘芬抗真菌,丙球联合胸腺法新增强免疫。控制血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逐渐上升,热退,咳喘症状逐渐好转,呼吸衰竭纠正,胸腔积液培养转阴,气胸吸收,联合抗真菌治疗第21天成功拔管。序贯泊沙康唑联合特比萘芬口服抗真菌至2个月后停药,停药2个月后复查肺CT感染好转,气胸、胸腔积液未复发。结论 gracilis小囊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较为罕见。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及有创操作后留置异物上的真菌定植是感染的高危因素。其一旦引起深部侵袭性感染,病死率极高。gracilis小囊菌识别较困难,真菌培养时间较长,真菌荧光染色是快速而有效的补充检测手段。临床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清除感染病灶、拔除可疑定植病菌的异物及联合抗真菌治疗。增强免疫治疗在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2025年03期 v.35 373-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论著_外科感染研究

  • 结肠癌术后感染sTREM-1与铜蓝蛋白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及其诊断价值

    方莉亚;朱炜;卜亚美;孙红;潘云燕;

    目的 探讨结肠癌术后感染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的触发受体-1(sTREM-1)与铜蓝蛋白(CE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其诊断价值,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73例结肠癌术后感染患者设为研究组,根据1∶1配比原则,另选取同期术后无感染患者73例设为对照组,测定sTREM-1、CER、RDW水平。比较两组sTREM-1、CER、RDW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sTREM-1、CER、RDW与结肠癌术后感染的关联性,采用Pearson分析各指标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结肠癌术后感染的诊断效能;分析感染控制者与未控制者以上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sTREM-1、CER、RDW水平、APACHEⅡ评分分别为(58.56±10.31)pg/ml、(464.80±61.44)mg/L、(16.38±2.30)%、(21.26±3.69)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sTREM-1、CER、RDW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05、0.690、0.687,P均<0.05);结肠癌术后感染与sTREM-1、CER、RDW显著相关(P<0.05);CER诊断结肠癌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13,大于sTREM-1、RDW,其最佳诊断敏感度为86.30%,特异度为65.75%;感染控制者治疗前sTREM-1、CER、RDW分别为(38.81±10.30)pg/ml、(313.56±56.10)mg/L、(11.93±2.10)%均低于感染未控制者(P<0.05)。结论 结肠癌术后感染患者sTREM-1、CER及RDW表达异常升高,与感染发生关系密切,且与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在结肠癌术后感染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2025年03期 v.35 379-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与sTREM-1、CRPALB、TFPI-1、PA、D-D水平及其预测价值

    王黄锁;周杰;唐霍全;李波;任星光;胡静静;芦戬;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与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RP/ALB)、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TFPI-1)、前白蛋白(PA)、D-二聚体(D-D)水平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101例脑外伤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115例脑外伤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未感染组。分析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比较两组sTREM-1、CRP/ALB、TFPI-1、PA、D-D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REM-1、CRP/ALB、TFPI-1、外周血PA、D-D对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101例脑外伤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菌株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7株(59.82%),革兰阳性菌36株(32.14%),真菌9株(8.04%),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组sTREM-1、CRP/ALB、TFPI-1、D-D分别为(36.73±9.85)pg/ml、(4.02±1.25)、(42.31±9.75)μg/L、(9.72±3.14)mg/L高于未感染组(P<0.05),气管切开时间为(19.34±2.24)d长于未感染组(P<0.05),PA为(162.76±38.32)mg/L低于未感染组(P<0.05)。sTREM-1、CRP/ALB、TFPI-1、PA、D-D联合检测预测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3高于五者单一检测。结论 革兰阴性菌为脑外伤肺部感染患者主要致病菌,不同致病菌的耐药特点各异,sTREM-1、CRP/ALB、TFPI-1、D-D在脑外伤肺部感染患者呈高表达,而PA呈低表达,五者联合检测预测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价值更高。

    2025年03期 v.35 384-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519例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及微生物学特征

    贾佩佩;曹晓禄;尹会苏;赵莉莉;段羽;李桃;杨赞章;贾军晓;

    目的 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微生物学特征,为眼科临床诊治与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河北省眼科医院2014-2023年收治的519例感染性眼内炎病例信息,分析近五年(2019-2023年)和前五年(2014-2018),比较两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性别、地区分布、年龄、发病季节、致病原因以及微生物特征。结果 感染性眼内炎男性(73.22%)多于女性(26.78%),乡村(96.34%)多于城镇(3.66%),秋季(29.29%)发病最多。首要致病原因是眼外伤(73.60%),其次为眼科手术(21.00%),以白内障手术(63.30%)和青光眼手术(21.10%)后感染例数最多。2014-2018年组和2019-2023年组相比,真菌有增多趋势(P<0.05)。感染性眼内炎的首位检出菌为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37.83%)为主,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升高(P<0.05)。结论 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在近年来有所变化,微生物学特征也有所差异,因此在眼科临床诊断、治疗及用药策略方面,应进行全面评估。

    2025年03期 v.35 390-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论著_妇儿感染研究

  • 全子宫切除术后医院感染患者凝血指标和炎症指标水平

    赵芬;杜易;崔洪银;钟欢欣;尤丽芳;黄嫦嫦;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医院感染凝血指标和炎症指标水平,为术后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10月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根据患者术后7 d医院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15例与未感染组127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外周血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两组术后1 d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时间较术前缩短;FIB水平较术前升高,且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PCT、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且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P<0.05);与术后1 d比较,感染组术后3、7 d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时间延长,FIB水平降低,未感染组术后3、7 d时APTT、PT、TT时间缩短,FIB水平升高,且感染组术后3、7 d时APTT、PT、TT时间长于未感染组,FIB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与术后1 d比较,感染组术后3、7 d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PCT、hs-CRP水平升高,未感染组血清IL-6、TNF-α、PCT、hs-CRP水平降低,且感染组术后3、7 d时血清IL-6、TNF-α、PCT、hs-CRP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后医院感染风险较高,感染可导致机体凝血功能紊乱,炎性反应加重。

    2025年03期 v.35 395-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解毒消瘤汤治疗宫颈HR-HPV感染对病毒载量及宫颈病变组织中IDO、Caspase-1、IL-4的影响

    郑丽香;毛丽斯;许玲莉;周先富;吴宏华;

    目的 探讨解毒消瘤汤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对病毒载量及宫颈病变组织中吲哚胺-2,3-二氧酶(IDO)、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8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HR-HPV感染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解毒消瘤汤治疗,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R-HPV转阴情况及阴道微生态环境恢复情况(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中医症状积分、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载量、免疫功能及宫颈病变组织中IDO、Caspase-1、IL-4表达(治疗前、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安全性(治疗期间)。结果 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研究组HR-HPV转阴率、阴道微生态环境复常率分别为84.62%、84.62%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3)。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中医症状积分、HPV病毒载量、外周血CD_8~+、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宫颈病变组织中IDO、Caspase-1、IL-4阳性表达率呈降低趋势,且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两组外周血CD_3~+、CD_4~+、CD_4~+/CD_8~+水平呈升高趋势,且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8)。结论 解毒消瘤汤治疗可有效缓解宫颈HR-HPV感染患者中医症状,减少病毒载量,调节患者宫颈病变组织中IDO、Caspase-1、IL-4表达水平,改善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及免疫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进而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3期 v.35 400-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P16和ki67与HPV E6/E7 mRNA对HPV感染宫颈高级别病变的诊断价值

    徐大华;马丽;朱俊辉;

    目的 探讨P16、ki67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检测对HPV感染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P16、ki67、HPV E6/E7 mRNA检测结果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P16、ki67、HPV E6/E7 mRNA及联合检测对HPV感染HSIL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HSIL患者P16、ki67、HPV E6/E7 mRNA间的相关性。结果 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90例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中有39例(43.33%)无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30例(33.33%)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1例(23.33%)HSIL。P16检测检出12例LSIL,13例HSIL;ki67检测检出13例LSIL,15例HSIL;HPV E6/E7 mRNA检测检出16例LSIL,16例HSIL;联合检测检出24例LSIL,20例HSIL。P16、ki67、HPV E6/E7 mRNA及联合检测诊断HPV感染HSI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2、0.640、0.633和0.790,联合检测诊断价值优于单独检测。HSIL患者P16与ki67、HPV E6/E7 mRNA呈正相关(r=0.398、0.506,均P<0.05),ki67与HPV E6/E7 mRNA呈正相关(r=0.509,P=0.001)。结论 P16、ki67、HPV E6/E7 mRNA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有一定差异,且三者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在HSIL诊断中可作为参考,而三者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最高。

    2025年03期 v.35 405-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ORMDL3基因多态性及ANXA1、TGF-β1、Eotaxin与病情程度的关联

    郑璨;李夏;李茜梅;朱晓丽;李雪;蒋名丽;

    目的 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类黏蛋白1样蛋白3(ORMDL3)基因多态性及膜联蛋白A1(ANXA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病例组,评估病情将病例组患儿分别纳入轻度组(31例)、中度组(42例)及重度组(26例);另纳入同期配对健康体检儿童101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不同分组的血清ANXA1、TGF-β1、Eotaxin水平及ORMDL3基因多态性,予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ANXA1、TGF-β1、Eotaxin水平与病情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病程、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胸片异常占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组患病月份为1~3月的患儿占比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住院时间>7 d的患儿占比高于轻度组(P<0.05)。病例组血清ANXA1、TGF-β1、Eotaxin水平分别为(1.83±0.54)μg/ml、(31.10±6.61)μg/L、(112.77±13.43)ng/L,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ANXA1、TGF-β1、Eotaxin水平分别为(2.51±0.58)μg/ml、(49.41±8.42)μg/L、(126.98±12.05)ng/L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ANXA1、TGF-β1、Eotaxin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602、0.513、0.576,P均<0.05)。病例组ORMDL3基因rs7216389位点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6.67%、81.8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病情较为严重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住院时间显著延长,且1~3月病情重度患儿患病风险较高。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ANXA1、TGF-β1、Eotaxin水平升高,且以上指标变化可能参与到患儿病情进展中;而ORMDL3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儿童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但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有限。

    2025年03期 v.35 410-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生儿肺炎25(OH)D3、LTB4、MCP-1、MMP-9、SAA水平及其对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

    刘延霞;林则彬;林健英;徐莉;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白三烯B4(LTB4)、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淀粉样蛋白A(SAA)及其对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2020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81例纳入研究(研究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36例)和轻症组(45例),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感染组(47例)和非细菌性感染组(34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新生儿83名为对照组。比较各组25(OH)D3、LTB4、MCP-1、MMP-9、SAA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5(OH)D3、LTB4、MCP-1、MMP-9、SAA对新生儿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LTB4、MCP-1、MMP-9、SAA水平分别为(133.47±44.38)pg/ml、(70.14±23.35)ng/ml、(179.86±59.86)ng/ml、(19.75±6.52)μg/L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5),细菌性感染组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P<0.05)。研究组25(OH)D3为(14.56±4.32)μg/L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低于轻症组(P<0.05),细菌性感染组低于非细菌性感染组(P<0.05)。绘制ROC曲线获得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肺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相较各项单独检测更高(P<0.05)。结论 新生儿肺炎发生后LTB4、MCP-1、MMP-9、SAA呈高表达,25(OH)D3呈低表达,且与患儿病情程度和感染类型密切相关,5个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新生儿肺炎。

    2025年03期 v.35 416-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citron、ApoAⅠ、CysLTs水平及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洪雨;周琴;王敏;黄嘉阳;

    目的 探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感染患儿血清citron、载脂蛋白AⅠ(ApoAⅠ)、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并分析其对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2020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MPP感染患儿112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时期于医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18名作为对照组,根据病情将病例组分为轻度组(69例)和重度组(43例)亚组。比较两组、亚组血清citron、ApoAⅠ、CysLTs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citron、ApoAⅠ、CysLTs水平与MPP感染患儿病情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itron、ApoAⅠ、CysLTs对MPP感染患儿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citron、CysLTs分别为(4.32±1.42)ng/ml、(839.36±212.79)pg/ml高于对照组,病例组ApoAⅠ为(0.85±0.27)g/L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citron、CysLTs高于轻度组,重度组ApoAⅠ低于轻度组(P<0.05)。citron、CysLTs水平与MPP感染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718、0.671,P均<0.05);ApoAⅠ则呈负相关(r=-0.749,P=0.009)。citron、ApoAⅠ、CysLTs联合检测诊断MPP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一检测(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9.29%、86.44%。结论 citron、ApoAⅠ、CysLTs在MPP感染患儿中表达异常,并与MPP感染患儿的病情程度有相关性,且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MPP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2025年03期 v.35 42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支气管哮喘患儿呼吸道感染Th17/Treg平衡及IL-6 mRNA和STAT3 mRNA水平

    杨翊;薛永梅;荆佳;高彬昌;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白细胞介素-6(IL-6)mRNA及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RNA水平,以及各指标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收治的94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儿(感染组)及71例单纯支气管哮喘患儿(未感染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于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54名为健康组。比较三组Th17细胞、Treg细胞、IL-6、IL-6 mRNA及STAT3 mRN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IL-6、IL-6 mRNA及STAT3 mRNA与Th17细胞、Treg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患儿的呼吸道病原体主要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占46.81%。相较于未感染组及健康组,感染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FEV_1/FVC分别为(2.31±0.36)L、(1.65±0.32)L及(0.74±0.13)L低于未感染组和健康组,且未感染组低于健康组(P<0.05);感染组Th17细胞、Th17/Treg、IL-6、IL-6 mRNA及STAT3 mRNA水平分别为(2.58±0.63)%、(0.65±0.13)(16.24±4.45)ng/L、(6.81±1.92)及(1.79±0.43)高于未感染组和健康组,且未感染组高于健康组(P<0.05);感染组Treg细胞为(3.95±0.89)%低于未感染组和健康组,且未感染组低于健康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6 mRNA及STAT3 mRNA与Th17细胞均呈正相关(r=0.575,0.553,P均<0.001),与Treg细胞均呈负相关(r=-0.682,-0.533,P均<0.001)。结论 呼吸道感染显著加重支气管哮喘患儿的Th17/Treg平衡失调,并激活IL-6/STAT3通路的活性。

    2025年03期 v.35 426-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孟鲁司特钠结合雾化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效果

    牡兰;吉木斯古楞;斯琴格日勒;苏布德格日乐;吴春霞;金桃;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结合雾化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效果,并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水平。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TNF-α、IL-1β及TLR4信号通路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RSV感染性肺炎患儿疗效优于对照组(P=0.020);治疗7 d后两组RSV肺炎患儿Th1、Th1/Th2、CD_4~+CD_(25)~+Treg升高,Th2降低,且研究组Th1、Th1/Th2、CD_4~+CD_(25)~+Treg分别为(24.72±3.08)%、(5.46±0.45)、(11.25±1.29)%高于对照组(P<0.05),Th2为(4.53±2.98)%低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7 d后两组RSV感染性肺炎患儿TNF-α、IL-1β及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分别为(8.76±1.86)mg/L、(7.20±2.58)pg/ml及(1.02±0.26)、(1.12±0.29)、(1.28±0.31)低于对照组(P均<0.001);两组RSV感染性肺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结论 孟鲁司特钠结合雾化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提高RSV感染性肺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调节免疫平衡,抑制TLR4/NF-κB/NLRP3信号通路激活,降低TNF-α、IL-1β水平。

    2025年03期 v.35 431-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GSTM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院感染的关联

    薛永梅;杨翊;赵伟青;高彬昌;

    目的 探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院感染的关联,并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以及微炎症状态对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医院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56例,非感染组59例。统计感染患儿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比较两组GSTM1基因多态性及CD64、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64、PCT、hs-CRP、SAA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5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院感染患儿检出7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42株占58.33%,革兰阳性菌28株占38.89%,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主要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90%),对阿米卡星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100.00%),对庆大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较为敏感。感染组GSTM1缺失基因型分布占比高于非感染组(P=0.012)。感染组CD64、PCT、hs-CRP、SAA分别为(69.45±20.88)%、(0.71±0.22)ng/ml、(12.26±3.94)mg/L、(117.78±36.57)mg/L高于非感染组(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检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院内感染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5高于单独检测(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91.07%、84.75%。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院感染患儿CD64、PCT、hs-CRP、SAA水平表达异常,且四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诊断价值,GSTM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有关。

    2025年03期 v.35 436-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患儿Th22、Th17细胞及细胞因子和miR-200水平

    孙阳;孙娜;金志霄;卑雪;蔡丹丹;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患儿辅助性T细胞(Th)22、Th17细胞及细胞因子和微小核糖核酸(miR)-200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对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患儿为感染组,选取同期150例医院收治的SLE患儿为未感染组,另外选取150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感染组患儿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根据有无器官损伤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三组、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Th22、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IL)-17、IL-22和miR-200相对表达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h22、Th17细胞、IL-17、IL-22和miR-20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miR-200为(1.14±0.27)低于未感染组(1.36±0.33)和对照组(P<0.05),感染组Th22、Th17细胞和IL-17、IL-22分别为(6.19±1.24)、(1.76±0.38)和(21.16±4.48)、(52.79±7.94)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miR-200为(0.91±0.22)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Th22、Th17细胞和IL-17、IL-22分别为(6.86±1.35)、(1.97±0.36)和(24.36±5.03)、(58.51±7.45)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Th22、Th17细胞、IL-17、IL-22和miR-200相对表达水平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患儿预后的AUC为0.897,敏感度为82.60%,特异度为81.70%,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Th22、Th17细胞及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感染患儿中高表达,miR-200则低表达,上述指标检测能有效预测患儿预后,且联合预测价值最高。

    2025年03期 v.35 441-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论著_感染管理研究

  • 某三甲医院2013-2023年真菌检出与感染的流行病学变化趋势

    向国华;李占结;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2013-2023年真菌检出与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真菌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23年全部住院患者微生物培养标本分离出的26 443株真菌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污染标本,剔除同一患者相同标本重复检出菌株,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6 443株真菌中,主要以假丝酵母为主(94.09%);假丝酵母检出率2020年以前呈上升趋势,2020年以后则呈下降趋势;霉菌在2020年以前呈下降趋势,2020年以后则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假丝酵母以白假丝酵母(53.12%)、热带假丝酵母(21.86%)和光滑假丝酵母(19.34%)为主;霉菌以烟曲霉(39.97%)、黄曲霉(23.40%)和黑曲霉(6.21%)为主;真菌万人检出率为151.98?,假丝酵母、霉菌、隐球菌和孢子菌万人检出率分别为142.99?、8.43?、0.19?、和0.37?,其中霉菌在2020年以前呈下降趋势,2020年以后呈上升趋势(P<0.001);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6.33%(6 525/39 948),2013-2023年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占比呈上升趋势(均P<0.05);真菌引起的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50.19%),其次为胃肠道感染(19.77%)和泌尿道感染(13.69%)。结论 2013-2023年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率及2020年以后霉菌的检出呈显著上升趋势,医疗机构应高度重视并全方位开展真菌感染的防控。

    2025年03期 v.35 446-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2019-2023年某院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的相关性

    邹菊英;刘小丽;贺荔枝;廖小娟;刘晨露;

    目的 分析某院2019-2023年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2019-202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区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标本分布、科室分布及耐药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同期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9-2023年大肠埃希菌在革兰阴性菌中的分离率呈升高趋势(P<0.05),主要分布于尿液、脓液及痰液等标本中,科室分布以肛肠科及泌尿外科为主。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均<30%;对氨苄西林耐药率>8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头孢唑林、头孢曲松的DDDs呈上升趋势(P<0.05),头孢美唑呈下降趋势(P<0.05);部分抗菌药物的DDDs会影响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呈高度相关性,如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与莫西沙星DDDs呈正相关(r=0.994,P=0.00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均与庆大霉素DDDs呈负相关(r=-0.900,P=0.037),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与环丙沙星DDDs呈正相关(r=0.935,P=0.020),对氨曲南耐药率与头孢呋辛DDDs呈负相关(r=-0.894,P=0.041),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以及头孢曲松DDDs均呈负相关(r=-0.956,P=0.011;r=-0.957,P=0.011;r=-0.941,P=0.017)。结论 大肠埃希菌在革兰阴性菌中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其耐药率变化与DDDs密切相关,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管理,延缓耐药菌产生。

    2025年03期 v.35 451-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医院感染直接经济负担

    龚小沉;唐宇凤;李肇坤;邹新宇;陆婷婷;

    目的 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医院感染及其直接经济负担,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在神经内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236例开展医院感染调查,收集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治疗、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住院费用等资料;以是否发生医院感染作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医院感染组21例和非医院感染组2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 共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236例,发生医院感染21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90%,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7天,非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1天,因医院感染延长的住院天数为6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医院感染组患者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119 020.47元,非医院感染患者组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93 553.98元,医院感染导致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为25 466.49元,两组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不仅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降低科室床位周转率,且会导致患者住院费用增加,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增加医疗成本,给医院带来经济负担。

    2025年03期 v.35 456-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8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江苏省医养结合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李占结;李阳;刘波;臧凤;金美娟;陈林芳;王鑫扬;秦颖;邹秀珍;张卫红;

    目的 了解江苏省医养结合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完善医养结合机构感染防控体系提供数据。方法纳入江苏省23所医养结合机构,采取现场调查方式,由调查人员统一填写调查问卷。结果 医养结合机构类型中,养老机构设立医疗卫生机构形式的占69.57%,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形式的占30.43%,医养结合机构中老人发生感染时主要处理方式是在本机构先行治疗,必要时转院(82.61%);医养结合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架构、制度与布局流程、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和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完善(均>90%);86.96%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灭菌,86.96%工作区域配备速干手消毒剂,78.26%查验消毒产品和器械的相关证件;43.48%常规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60.87%常规开展感染病例监测;65.22%在日常工作中开展侵入性操作,开展的侵入性操作主要为导尿管和胃管。结论 医养结合机构在感染防控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短板,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其感染防控体系。

    2025年03期 v.35 460-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017-2023年某三甲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李瑾;张秀月;李泽;王玥;

    目的 了解2017-2023年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2023年60周岁及其以上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资料,总结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7-2023年共监测老年住院患者469 362例,感染5 196例,感染率为1.11%,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较全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高(P<0.001);男性较女性医院感染率高(P<0.001);年龄≥75周岁较<75周岁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率高(P<0.001);不同季度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呈波动状态,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每年感染率从1.80%下降至0.73%(P<0.001);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例次率>2%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9.70%)、老年医学科内科综合病房(3.66%)、肾脏内科病房(3.04%)、神经外科病房(3.43%)、血液内科病房(2.33%)、普通外科病房(2.30%)、感染肝病病房(2.29%);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感染部位中前五位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25.72%)、上呼吸道感染(18.48%)、菌血症(14.37%)、器官腔隙感染(11.45%)、泌尿道感染(10.68%);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共3 647株,革兰阴性菌2 195株占60.19%,革兰阳性菌919株占25.20%,真菌446株占12.23%。病原菌前五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屎肠球菌。结论 2017-2023年不同季度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呈波动状态,但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例次率较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老年医学科内科综合病房、神经外科病房,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最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菌血症,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2025年03期 v.35 465-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2021-2023年陕西地区某医院食源性疾病主要致病微生物流行病学特征

    景莉;袁若尧;杨晓亮;李莉莉;陈天龙;王静;徐樊;

    目的 分析2021-2023年陕西地区某医院食源性疾病主要致病微生物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陕西地区某医院所有食源性疾病病例的监测信息,对主要致病微生物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 290份检测标本中,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检出134份,检出率为10.39%,2021年共检出25株,检出率为6.05%,2022年共检出44份,检出率为9.80%,2023年共检出65份,检出率为15.19%,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其中沙门菌检出率最高,为4.19%,其次为诺如病毒,检出率为2.48%;134例食源性疾病患者中,儿童占比最高(31.34%),其次为学生(23.13%)、农民(14.18%)、餐饮服务人员(9.70%);根据进食场所分布情况分析,134例食源性疾病患者中,发生在家庭中的病例占比最高(43.28%),其次为饭店(20.90%)、街头食品(15.67%)、工地食堂(7.46%);根据暴露食品种类分析,134例病例中,主要暴露食品种类为肉及其制品(30.60%),其次为水产动物(19.40%)、蛋(17.91%)、蔬菜类及其制品(11.94%)。结论 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原体以沙门菌、诺如病毒为主,儿童群体占比较高,主要分布于家庭、饭店等场所,主要暴露食品种类为肉及其制品,建议加强健康宣传,采取有效措施对食品进行安全管理,从而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025年03期 v.35 471-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综述

  • 次氯酸消毒剂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杨金燕;孙丹;夏婷婷;施施;杨育卉;闫中强;

    次氯酸消毒剂以其强大的消毒杀菌能力和环境友好特性,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及应用。有效浓度的次氯酸不仅能高效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同时具有低毒、无残留、低腐蚀性等优势,适用于各种精密设备及复杂的医疗场景。次氯酸消毒剂可用于儿科病房、血液透析室等重点医疗场所的环境消毒。此外,在口腔护理、伤口处理、手术部位消毒等领域展现了独特的优势。本文探讨了次氯酸消毒剂的性能,为其在医疗机构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随着清洁消毒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拓展,次氯酸消毒剂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2025年03期 v.35 476-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稿约

    <正>《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主办的全国性医院感染学学术性期刊。本刊为半月刊,每期160页。刊号为:ISSN 1005-4529,CN 11-3436/R。1本刊文稿内容本刊辟有“实验研究”、“临床抗感染研究”、“内科感染研究”、“外科感染研究”、“妇儿感染研究”、“感染管理研究”、“技术方法”、“综述”等栏目,欢迎投稿。2文稿要求2.1文稿﹐应具科学性、原创性,并有一定先进性和实用性。内容重点突出,文字务必简练、准确、通顺,字迹清楚。来稿为WORD格式,条目齐全。通栏版式,单倍行距,图表清晰,照片像素不低于300 dpi。

    2025年03期 v.35 317-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