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论著_基础研究

  • 自制等离子体射流装置杀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张亦恒;谢丽君;李欢;刘伯伟;韦禹帆;赵亚军;朱荔;刘运喜;李席如;

    目的 研究等离子体射流装置对物体表面的杀菌效果及影响因素,指导其在医疗器械消毒中的应用。方法 依据《消毒产品检测方法》WS/T 10009-2023,通过载体定量杀菌实验,模拟等离子体射流装置对不同材料表面致病菌的杀灭作用,并比较不同作用距离和不同作用时间的杀菌效果。通过现场实验,进一步验证该装置在医疗器械表面的消毒效能。以杀菌对数值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 等离子体射流装置作用时间固定为1 min,距染菌载体1、2、3 cm,其杀菌效果随作用距离缩短而增强。作用距离固定为1 cm,分别作用2、2、4和10 min时,对载体表面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菌对数值>3.00,其杀菌效果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不同材质载体表面杀菌效果强弱依次为金属>塑料>玻璃>布片;不同医疗器械表面杀菌效果强弱依次为外科镊子>玻璃输液瓶>病例夹>血压计袖带。在距离物体表面1 cm、作用6 min时,该装置可杀灭4种医疗器械表面自然菌(平均杀菌率>99.99%)。结论 等离子体射流装置对常见细菌、真菌及其芽孢均具有快速杀灭效果,其作用强弱受作用距离、作用时间、载体材质等因素影响。

    2025年04期 v.35 48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论著_内科感染研究

  • 急性左心衰并发肺部感染病原学及miR-221、 TLR4 mRNA、NF-κB mRNA水平

    林长葵;陈瑞娟;钟赞蕊;麦川;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病原学及微小核糖核酸-221(miR-221)、Toll样受体4(TLR4) mRNA和核因子-κB(NF-κB)mRNA,并分析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急性左心衰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于医院就诊治疗的12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未感染组,另选取同期于医院体检的1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对感染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统计急性左心衰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比较研究对象miR-221、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221、TLR4 mRNA、NF-κB mRNA水平对急性左心衰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20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共培养分离病原菌9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占67.67%,革兰阳性菌25株占26.88%,真菌6株占6.45%,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组miR-221、TLR4 mRNA、NF-κB mRNA分别为(9.12±2.27)、(1.77±0.64)、(1.55±0.52)高于未感染组和健康组(P<0.05),未感染组高于健康组;预后良好组miR-221、TLR4 mRNA、NF-κB mRNA分别为(8.62±1.79)、(1.52±0.56)、(1.37±0.45)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 miR-221、TLR4 mRNA、NF-κB mRNA水平联合检测预测急性左心衰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AUC为0.921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急性左心衰并发肺部感染主要由革兰阴性菌引起,miR-221、TLR4 mRNA、NF-κB mRNA在急性左心衰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呈异常表达,三者联合检测可用于预测急性左心衰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预后。

    2025年04期 v.35 485-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9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与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李娟;董先芳;李玲;徐敏玲;隋松兰;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乙肝病毒(HBV)-DNA载量与其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于山东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22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BV-DNA载量分为高载量组(n=48,HBV-DNA载量≥10~5 copies/ml)和低载量组(n=74,HBV-DNA载量<10~5 copies/ml)。检测血清HBV-DNA载量、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结果 高载量组CHB患者ALT、AST和TBIL分别为(113.84±11.63)、(95.65±9.78)和(60.24±7.37)U/L均高于低载量组(P<0.05)。高载量组CHB患者HA、LN、PCⅢ和CⅣ分别为(436.21±41.52)、(244.85±31.48)、(314.39±28.71)和(85.31±20.92)ng/ml均高于低载量组(P<0.05)。高载量组CD_3~+、CD_4~+和CD_4~+/CD_8~+低于低载量组(P<0.05),CD_8~+高于低载量组(P=0.001)。CHB患者ALT、AST、TBIL、HA、LN、PCⅢ、CⅣ和CD_8~+水平均与HBV-DNA载量呈正相关(r=0.522、0.513、0.494、0.421、0.456、0.503、0.418、0.311,P均<0.05),CD_3~+、CD_4~+和CD_4~+/CD_8~+水平与HBV-DNA载量呈负相关(r=-0.346、-0.454、-0.492,P均<0.001)。结论 CHB患者HBV-DNA载量越高,可能与患者肝功能越差、肝纤维化程度重和免疫功能低有关。

    2025年04期 v.35 490-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TIM-3基因多态性及慢性HBV感染患者25(OH)D、 PDCD4 mRNA、miRNA水平与病情程度的关联

    付涵;卢宣霖;叶恩兰;罗敏;冉海敬;

    目的 探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mRNA、微小核糖核酸(miRNA)水平,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基因多态性和各指标与病情程度的关联。方法 选取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2022年6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4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按照病情程度分为慢性乙肝组75例、肝硬化组43例、肝癌组31例;另选取15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统计研究组、健康组TIM-3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研究组、健康组及不同病情程度组25(OH)D、PDCD4 mRNA、miR-122、miR-155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25(OH)D、PDCD4 mRNA、miR-122、miR-155水平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和健康组均符合Hardy-Weinburg平衡(P=0.281、0.697);研究组TIM-3 rs10053538位点GG基因型与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9.87%与89.60%低于健康组,而GT基因型与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9.46%与10.40%高于健康组(P<0.05)。研究组25(OH)D、PDCD4 mRNA水平分别为(16.62±5.04)ng/ml、(1.63±0.49)低于健康组,miR-122和miR-155水平分别为(6.94±2.01)和(8.47±2.08)高于健康组(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25(OH)D、PDCD4 mRNA水平低于慢性乙肝组,且肝癌组低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miR-122和miR-155水平高于慢性乙肝组,且肝癌组高于肝硬化组(P<0.05)。25(OH)D、PDCD4 mRNA水平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627、-0.608,P均<0.05); miR-122、miR-155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19、0.652,P均<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患者25(OH)D、PDCD4 mRNA、miR-122、miR-155表达异常,TIM-3rs1005353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易感染性有关。

    2025年04期 v.35 495-5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 TGF-β1、SIL-2R、GP73水平及其治疗效果

    王芳;叶云;谭友文;丁加琪;张颖;夏燕;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可溶性白细胞2受体(SIL-2R)水平,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4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收治的156例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低热量肠内营养(HEN)组、常规热量肠外营养(PN)组和低热量肠外营养(HPN)组],各52例。三组均持续治疗5 d。比较三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治疗前、治疗5 d后的肠道菌群分布、营养状况、TGF-β1、SIL-2R、GP73水平,治疗及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H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住院的时间分别为(55.43±9.43)h、(9.54±1.32)d,均短于PN组、HPN组,HEN组营养支持费用为(413.54±59.54)元低于PN组、HPN组,HPN组低于PN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 d后,三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均升高,且HEN组高于PN组、HPN组;三组酵母样真菌均降低,且HEN组低于PN组、HPN组(P<0.05)。治疗5 d后,三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总蛋白(TP)水平均升高,且HEN组高于PN组、HPN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 d后,三组血清TGF-β1、SIL-2R、GP73水平均降低,且HEN组低于PN组、HPN组(P<0.05)。治疗及住院期间,HEN组、PN组及HP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46%、15.38%、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0)。结论 相较于肠外营养,HEN可显著改善HBV感染相关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肠道菌群分布,改善患者血清TGF-β1、SIL-2R、GP73水平,进一步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并将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住院的时间缩短,且营养支持费用较少,安全性良好,而HPN营养支持费用较PN低。

    2025年04期 v.35 50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CRP/PA 水平及其诊断价值

    席德扬;陈思远;王佳露;颜学兵;李春杨;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分析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比(CRP/PA)在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3年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7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CRP/PA。绘制匹配前受试者工作(ROC)曲线,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CRP/PA组(87例)和低CRP/PA组(92例)。采用1∶1倾向性匹配得分,控制两组混杂因素,得到两组资料均衡的样本。通过匹配后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危险因素。绘制匹配后ROC曲线判断CRP/PA的诊断价值。结果 17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发生SBP患者81例。匹配前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P/PA诊断肝硬化腹水患者SBP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0(95%CI:0.926~0.982),灵敏度为94.00%,特异度为89.00%,最佳截断值为396.64。采用1∶1倾向性匹配得分共成功匹配35对,匹配后两组资料均衡。匹配后结果显示,总蛋白和CRP/PA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危险因素。匹配后ROC曲线结果显示,CRP/PA的AUC为0.944(95%CI:0.888~1.000)远大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0.532(95%CI:0.396~0.669)和纤维化-4(FIB-4)0.553(95%CI:0.412~0.694)。结论 CRP/PA作为一种新型的指标,用于评估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5年04期 v.35 507-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瓜蒌红花甘草汤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对其中医症候和T淋巴细胞亚群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刘雨琛;林立;王姗姗;安月鹏;杨素清;

    目的 探讨瓜蒌红花甘草汤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中医症候、T淋巴细胞亚群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并评估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分为常规组(阿昔洛韦治疗)和联合组(阿昔洛韦+瓜蒌红花甘草汤治疗),各60例,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临床疗效,症状控制时间,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证候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疼痛介质及微炎症状态,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联合组疗效优于常规组(P=0.028)。治疗2周后,两组主、次证评分、中医证候总分、CD_8~+、血清环氧化酶-2(COX-2)、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以上指标分别为(6.01±0.66)分、(3.96±0.41)分、(9.97±1.01)分、(25.26±3.02)%、(22.16±2.36)ng/ml、(8.62±0.87)mg/L,较常规组更低(P<0.05); CD_3~+、CD_4~+、CD_4~+/CD_8~+、血清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IL)-2水平在两组治疗2周后升高,且联合组以上指标分别为(68.29±6.56)%、(43.03±4.42)%、1.70±0.26、(129.93±13.02)μg/L、(13.96±1.40)pg/ml,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止痛、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9)。结论 瓜蒌红花甘草汤治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缓解疼痛介质及微炎症状态指标,进而有利于控制临床症状和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4期 v.35 513-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THBS1、TRAF-6、KIM-1、 NLRP3水平及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

    金婷婷;蔺雪;尤伟艳;王立杰;董王钰;任珊;

    目的 分析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肾损伤分子-1(KIM-1)、Nod样蛋白受体蛋白3(NLRP3)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134例,其中63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组,71例作为脓毒症非急性肾损伤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组患者依据急性肾损伤分期标准分为轻度组(37例)、重度组(26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THBS1、TRAF-6、KIM-1、NLRP3水平,感染所致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上述各指标与其病情程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各指标对感染所致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组THBS1、TRAF-6、KIM-1、NLRP3分别为(168.91±45.57)ng/ml、(134.87±12.59)ng/ml、(4.07±0.33)ng/L、(786.19±65.44)ng/ml高于脓毒症非急性肾损伤组(P<0.05)。重度组THBS1、TRAF-6、KIM-1、NLRP3分别为(179.64±41.42)ng/ml、(142.39±10.58)ng/ml、(4.61±0.32)ng/L、(1 016.49±109.21)ng/ml高于轻度组(P<0.05)。感染所致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THBS1、TRAF-6、KIM-1、NLRP3水平与其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744、0.681、0.705、0.763,P均<0.05)。血清THBS1、TRAF-6、KIM-1、NLRP3及其联合检测对感染所致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5、0.831、0.819、0.821和0.937,联合检测AUC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血清THBS1、TRAF-6、KIM-1、NLRP3在感染所致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体内呈异常高表达,当上述各指标水平越高其损伤程度相对越严重,联合检测对感染所致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较高。

    2025年04期 v.35 518-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TLR9及TLR2预测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杨建敏;王怡佳;杨惠芳;王涵;周杨;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Toll样受体(TLR)9、TLR2表达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对继发真菌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继发真菌感染分为感染组(n=24)与未感染组(n=56),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TLR9、TLR2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TLR9、TLR2水平对SLE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15±0.42)周长于未感染组(P<0.001)。感染组TLR9为(11.60±1.28)高于未感染组(P<0.001),感染组CD_4~+T细胞、CD_8~+T细胞、总T细胞、总B细胞、TLR2分别为(344.74±69.26)、(338.27±73.21)、(625.42±168.87)、(92.46±17.83)/μl、(42.08±14.09)低于未感染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CD_4~+T细胞、CD_8~+T细胞、总T细胞、总B细胞、TLR9、TLR2对SLE患者继发真菌感染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4、0.923、0.909、0.819、0.757、0.784,其中CD_4~+T细胞≤386.10/μl时预测效能最高,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91.07%。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与TLR9、TLR2水平可早期预测SLE患者继发真菌感染发生,其中CD_4~+T细胞水平预测效能最高。

    2025年04期 v.35 523-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乳腺癌患者PICC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其CGRP、PD-1/PD-L1水平

    宋睿;谢海燕;马一鸣;夏菊玲;浩育盈;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CRBSI)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并分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对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并行PICC患者213例,根据CRBSI情况分为感染组(52例)和未感染组(161例)。统计感染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比较两组CGRP、PD-1、PD-L1、PD-1/PD-L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乳腺癌并行PICC患者CRBSI预测价值。结果 52例乳腺癌并行PICC发生CRB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60.87%,革兰阳性菌27株占39.13%,以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唑林完全耐药,未检出对美罗培南耐药菌株;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90%,未检出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感染组PD-1、PD-1/PD-L1分别为(2.61±0.79)、(2.07±0.65)高于未感染组,CGRP、PD-L1分别为(36.36±11.25)pg/ml、(1.21±0.37)低于未感染组(P<0.05)。CGRP、PD-1、PD-L1、PD-1/PD-L1四者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检测(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0.77%、88.82%。结论 革兰阴性菌为乳腺癌并行PICC患者发生CRBSI的主要病原菌,乳腺癌行PICC发生CRBSI患者外周血CGRP、PD-1、PD-L1、PD-1/PD-L1表达异常,且四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价值。

    2025年04期 v.35 528-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狂犬病并发纵隔及皮下气肿误诊为纵隔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焦介;刘杰;杨霈龙;张曦木;陈昭光;李泽世;宋青;赵建辉;

    目的 探讨1例狂犬病误诊为纵膈感染的原因,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减少狂犬病的误诊漏诊率。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收治的1例狂犬病误诊为纵膈感染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男,21岁,主因发热咽痛3天伴呼吸困难2天、抽搐1天入院。实验室检验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升高、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指标升高、凝血功能紊乱。胸部CT提示颈部皮下及纵膈气肿,初步考虑咽部感染向纵膈蔓延导致纵膈感染合并严重脓毒症。急诊手术行颈部清创引流及气管切开术,术中未发现感染病灶,术后予以广谱抗菌药物抗感染、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症状无缓解,还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大汗,口腔及气管切开处流涎明显。追问病史,患者既往3年前被野狗咬伤足部,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为狂犬病。结论 自发性纵膈气肿是狂犬病罕见的临床表现,可以发生在狂犬病早期,易导致临床误诊及不恰当的治疗,临床需提高对狂犬病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细致查体,整体分析临床症状,对于有纵膈气肿的新住院患者应考虑狂犬病可能,谨防误诊。

    2025年04期 v.35 53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论著_外科感染研究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及BMP-7、bFGF、HBd-3的预测价值

    罗庆丰;何民;王文龙;胡伟文;唐金平;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及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β-防御素-3(HBd-3)水平,分析各指标对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4年1月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98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其中术后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为感染组25例,术后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473例。统计感染组病原菌;比较两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WBC)计数、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MP-7、bFGF、HBd-3水平;分析BMP-7、bFGF、HBd-3与常规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P-7、bFGF、HBd-3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25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占57.14%,革兰阴性菌11株占39.29%,真菌1株占3.57%。感染组CRP、ESR、WBC计数、PCT、TNF-α分别为(27.55±3.78)mg/L、(53.29±8.35)mm/h、(15.71±3.93)×10~9/L、(11.23±3.03)ng/ml、(33.11±5.25)pg/ml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BMP-7、bFGF分别为(66.21±15.73)pg/ml、(55.36±12.65)pg/ml低于未感染组,HBd-3为(2.03±0.63)高于未感染组(P<0.05)。BMP-7和bFGF分别与CRP、ESR、WBC、PCT、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614、-0.592、-0.606、-0.685、-0.734和-0.718、-0.686、-0.754、-0.709、-0.613,P均<0.05); HBd-3与CRP、ESR、WBC、PCT、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667、0.595、0.559、0.567、0.737,P均<0.05)。BMP-7、bFGF、HBd-3联合检测诊断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各项单独检测(P<0.05),敏感度为96.00%,特异度86.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大多为革兰阳性菌感染,BMP-7、bFGF、HBd-3及常规炎症指标表达异常,且BMP-7、bFGF、HBd-3与常规炎症指标存在相关性,BMP-7、bFGF、HBd-3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

    2025年04期 v.35 539-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0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和分类树模型分析

    巨睿;祝苗;王一洋;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和分类树模型归纳神经外科患者颅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提出有效的SSI防控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菏泽市立医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神经外科1 259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记录、病程记录、临床经验等对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进行整理汇总,并通过logistic回归及分类树模型两种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 259例,根据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6例、非感染组1 233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07%。手术次数、手术风险(NNIS)分级、基础疾病及脑脊液漏患者SSI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NIS评分(OR=2.247, 95%CI:1.158~4.361,P=0.017)、基础疾病(OR=6.834, 95%CI:2.586~18.058,P=0.001)是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类树模型分析,筛选出基础疾病、二次手术及NNIS分级为危险因素,基础疾病为首要因素。结论 NNIS评分、基础疾病、二次手术为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密切关注该类患者并采取有效措施。logistic回归和分类树模型均适合于手术部位危险因素的判断,logistic回归模型更适用于寻找危险因素,而分类树模型可明确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判断更为直观。

    2025年04期 v.35 545-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3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对复杂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陈文森;宋晓岩;张凯;朱庆堂;李占结;杨悦;张卫红;庄贵华;

    目的 分析开腹手术患者复杂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探讨使用高级抗菌药物和长期抗菌在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清洁-污染开腹手术的成年住院患者(>18岁)6 416例的临床资料。复杂SSI定义为30 d内深部切口SSI和器官腔隙SSI。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复杂SSI危险因素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对复杂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结果 6 416例研究患者中,有230例(3.58%)发生了深部或器官腔隙SSI。有307名患者(4.78%)在围手术期接受长程抗菌药物预防。与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相比,第三代头孢菌素(调整OR=0.983,95%CI:0.723~1.322)和广谱抗菌药物与SSI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OR=0.843,95%CI:0.471~1.532)。与三代头孢菌素相比,广谱抗菌药物预防与较低的SSI风险无关(调整OR=0.862,95%CI:0.461~1.598)。多变量分析显示,高龄(年龄>62岁)(调整OR=1.354; 95%CI:1.032~1.792)、NNIS指数≥1(调整OR=2.531,95%CI:1.893~3.384)和输血(OR=1.691,95%CI:1.262~2.272)增加SSI发生风险。但相对于短疗程,长疗程PAP并未降低开腹手术患者SSI发生风险(调整OR=0.842,95%CI:0.503~1.591),且未缩短手术与出院时间间隔(P=0.706)。结论 更高级或更长疗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能预防清洁-污染开腹手术患者SSI。为降低成本、减少并发症以及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风险,应规范合理采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措施(包括疗程和持续时间)。

    2025年04期 v.35 550-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糖尿病足溃疡合并感染患者TLR9、HSP70及胱抑素C水平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胡飞雨;桑秀芳;吴帅;陈旭梅;陈红玉;

    目的 分析糖尿病足溃疡(DFU)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9(TLR9)、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胱抑素C(CysC)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杭州市老年病医院收治的96例DFU患者,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66)和未感染组(n=30),并将感染患者根据感染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感染组,分别为27例、21例,18例,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LR9、HSP70及CysC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指标水平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并根据感染组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两组间指标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感染组患者TLR9、HSP70、CysC水平分别为(4.47±1.23)、(29.01±7.42)ng/ml、(2.72±0.58)mg/L均高于未感染组,且均重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轻度感染组(均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TLR9、HSP70及CysC水平均与DFU感染程度呈正相关(r=0.537,0.626,0.639,均P<0.001)。经治疗后,所有感染组患者均完成2个月随访,其中痊愈和有效者共53例,纳入有效组,13例无效者纳入无效组;无效组TLR9、HSP70、CysC水平分别为(5.52±1.03)、(37.51±8.06)ng/ml、(3.13±0.84)mg/L均高于有效组(P<0.05)。TLR9、HSP70、CysC水平评估DFU合并感染患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0.814、0.901。结论 DFU合并感染患者血清TLR9、HSP70、CysC水平高表达,与感染程度和预后相关,且对感染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2025年04期 v.35 55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病原菌及其sTREM-1、 GPBB、sCD163、CD64水平

    李欣;侯小倩;王浩;

    目的 分析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病原菌及其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中性粒细胞CD64(CD64)水平。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15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分为非感染组76例、局部感染组52例和脓毒症组31例。分析烧伤并发感染病原菌和三组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sTREM-1、GPBB、sCD163、CD64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对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83例烧伤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27.45%,革兰阴性菌66株占64.71%,真菌8株占7.84%,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入组后1 d、入组后7 d脓毒症组sTREM-1、GPBB、sCD163,CD64分别为(90.71±9.19)pg/ml、(72.17±5.71)pg/ml,(21.59±5.15)ng/ml、(15.93±2.68)ng/ml,(83.82±8.22)U/ml、(60.93±7.25)U/ml,(4.42±1.12)、(3.16±0.84),高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0.05);入组后1、7 d局部感染组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相较入组后1 d,入组后7 d,非感染组、局部感染组、脓毒症组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降低(P<0.05)。sTREM-1与GPBB、sCD163、CD64呈正相关(r=0.612、0.491、0.653,P均<0.05); GPBB与sCD163、CD64呈正相关(r=0.554、0.573,P均<0.05); sCD163与CD64呈正相关(r=0.791,P<0.001)。将烧伤合并脓毒症纳入阳性,烧伤合并局部感染纳入阴性,绘制ROC曲线分析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0.785、0.805、0.690和0.916。结论 烧伤并发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随着感染发生及加重,sTREM-1、GPBB、sCD163、CD64水平升高,且其水平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年04期 v.35 560-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论著_妇儿感染研究

  • 多剂量甲硝唑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复发性滴虫性阴道炎感染的疗效

    宋云静;韩贤华;顾丽琴;

    目的 探讨多剂量甲硝唑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复发性滴虫性阴道炎感染的疗效,及治疗对辅助性T细胞1(Th1)/Th2细胞因子、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3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复发性滴虫性阴道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甲硝唑组和联合组,各59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退时间、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阴道微生态。结果 联合组治疗疗效优于甲硝唑组(P=0.005);联合组阴道充血、外阴瘙痒、外阴灼痛、白带异常、尿频尿痛症状消退时间分别为(8.43±1.19)、(8.15±1.21)、(5.69±0.94)、(10.34±1.37)、(6.23±1.22)d,短于甲硝唑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白细胞介素(IL)-2/IL-10、IL-2/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干扰素-γ(IFN-γ)/IL-4、IFN-γ/IL-10分别为(2.53±0.35)、(0.87±0.23)、(2.87±0.53)、(1.35±0.27)、(2.71±0.39),高于甲硝唑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阴道清洁度Ⅰ~Ⅱ级、阴道菌群密度Ⅱ~Ⅲ级、阴道菌群多样性Ⅱ~Ⅲ级、阴道pH值3.8~4.5、乳杆菌分级Ⅱa占比分别为81.36%、86.44%、86.44%、86.44%,62.71%高于甲硝唑组(P<0.05),白细胞酯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阴道微生态异常分别为18.64%、15.25%、13.56%低于甲硝唑组(P<0.05);联合组药物不良反应与甲硝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2)。结论 多剂量甲硝唑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复发性滴虫性阴道炎感染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调节阴道微生态平衡。

    2025年04期 v.35 56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易黄汤结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宫颈高危型 HPV感染的效果

    康淑芳;周越;张霞;付学美;许娟;

    目的 探讨易黄汤结合重组人干扰素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效果,并分析HPV转阴率、Toll样受体(TLRs)/核因子(NF)-κB通路和下游基因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0月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7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易黄汤加味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HPV转阴率、阴道微环境复常率;比较治疗前后的HR-HPV DNA载量、中医证候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炎症指标、阴道分泌物pH值、Nugent评分及TLRs/NF-κB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HR-HPV DNA载量、中医证候积分、CD_8~+、白细胞介素(IL)-4、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LR2、TLR4、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阴道分泌物pH值、Nugent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_3~+、CD_4~+、CD_4~+/CD_8~+、宫颈灌洗液γ干扰素(IFN-γ)、IL-1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HPV转阴率、阴道微环境复常率分别为57.94%、88.7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易黄汤结合rhIFNα-2b治疗可有效调节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及阴道微环境,通过抑制TLRs/NF-κB通路调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HPV转阴率,进而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2025年04期 v.35 571-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生殖道感染相关妊娠早期胚胎停育的性激素及自噬相关蛋白水平

    原源;郭静;崔梦瑶;刘晶莹;徐丽娜;

    目的 探讨下生殖道感染致妊娠早期胚胎停育患者炎症指标及自噬相关蛋白等指标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感染导致胚胎停育患者33例作为感染组,另选择同期正常早孕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实验室生化指标、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炎性指标,以及蜕膜组织的氧化应激指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感染组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分别为(9.66±1.61)×10~9/L、(10.5±2.01)mg/L、(3.38±0.81)ng/ml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性激素六项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睾酮(T),以及甲状腺激素三项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白细胞介素(IL)-2、IL-4、IL5、IL-13分别为(16.69±1.42)、(50.67±4.04)、(15.53±1.88)、(15.34±1.60)ng/L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蜕膜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肤过氧化物酶(GSH-Px)分别为(10.42±0.95)nmol/L、(70.61±3.32)U/L、(428.55±14.63)U/L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蜕膜组织自噬相关蛋白Atg7、Beclin1、LAMP1、LC3Ⅰ/Ⅱ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26±0.15)、(1.77±0.13)、(1.54±0.14)、(1.07±0.0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生殖道感染会干扰母体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导致激素与炎性因子水平异常变化,引发胚胎过度氧化应激与细胞自噬,或导致胚胎停育。

    2025年04期 v.35 57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Ficolin-3、STAT3、TLR4、 NF-κB水平及其诊断价值

    谢家平;李小梅;谭凤华;谭美丹;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血浆纤维凝胶蛋白-3(Ficolin-3)、外周血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重症组(n=59)和轻症组(n=109),另外选择同期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170名作为健康组。比较各组临床特征,比较各组Ficolin-3、STAT3、TLR4、NF-κB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icolin-3、STAT3、TLR4、NF-κB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重症组发热比例高于轻症组(P<0.001),住院天数长于轻症组(P<0.001)。研究组Ficolin-3、STAT3、TLR4、NF-κB水平分别为(33.89±9.12)μg/L、(2.47±0.82)、(2.20±0.73)、(2.54±0.80),高于健康组(P<0.05)。重症组Ficolin-3及STAT3、TLR4、NF-κB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将研究组纳入阳性,健康组纳入阴性进行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浆Ficolin-3、外周血STAT3、TLR4、NF-κB联合检测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P<0.05)。结论 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热,且住院时间较长,血浆Ficolin-3、外周血STAT3、TLR4、NF-κB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呈高表达,四者可参与患儿病情进展过程,且四者联合检测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更高。

    2025年04期 v.35 582-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联合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李卡娜;陈钧;马亦飞;

    目的 分析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联合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为疾病早期确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7月128例VMC患儿,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39例、中度组49例、重度组40例,均接受2D-STI检查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肌红蛋白(Myo)]检测,比较不同病情组2D-STI检查参数、心肌损伤标志物,按照出院后半年随访预后情况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2D-STI联合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对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重度组后壁-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下壁-收缩期峰值应变(S)、cTnT、CK-MB、Myo分别为(-1.01±0.15)s-1、(-10.38±1.75)%、(28.90±4.76)ng/L、(15.98±2.94)U/L、(125.79±20.38)μg/L,高于中度组(P<0.05),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后壁-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Esr)、侧壁-Esr分别为(1.57±0.28)s-1、(1.82±0.35)s-1低于中度组(P<0.05),且中度组低于轻度组(P<0.05);后壁-SRs、下壁-S、cTnT、CK-MB、Myo与VMC患儿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后壁-Esr、侧壁-Esr与病情程度呈负相关(P<0.05);不良组后壁-SRs、下壁-S、cTnT高于良好组(P<0.05),后壁-Esr、侧壁-Esr低于良好组(P<0.05);后壁-SRs、后壁-Esr、下壁-S、侧壁-Esr、cTnT及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80、0.757、0.692、0.854、0.819和0.972,联合预测AUC最大。结论 2D-STI参数、血清cTnT、CK-MB、Myo与VMC患儿病情密切相关,2D-STI参数(后壁-SRs、后壁-Esr、下壁-S、侧壁-Esr)、血清cTnT联合预测不良预后效能较高。

    2025年04期 v.35 58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外周血CD64、CD3+、CD4+、CD8+水平及对早产儿感染的预测价值

    王文英;张佩佩;王莹莹;金闪闪;

    目的 分析早产儿外周血CD64及CD_3~+、CD_4~+、CD_8~+水平,并分析各指标对早产儿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感染早产儿的198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未感染的20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CD64及CD_3~+、CD_4~+、CD_8~+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外周血CD64及CD_3~+、CD_4~+水平对早产儿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水平为(5.65±1.89)%高于对照组(P<0.05),CD_3~+、CD_4~+水平为(50.79±8.45)%、(36.29±9.16)%低于对照组(P<0.05)。全身感染组外周血CD64水平为(6.92±2.04)%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CD_3~+、CD_4~+水平为(45.47±5.84)%、(29.32±4.55)%低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且局部感染组外周血CD6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_3~+、CD_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产儿治疗后外周血CD64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CD_3~+、CD_4~+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 CD64、CD_3~+、CD_4~+及三者联合诊断单胎早产儿全身感染的AUC分别为0.901、0.918、0.914和0.987,CD64、CD_3~+、CD_4~+及三者联合诊断单胎早产儿局部感染的AUC分别为0.847、0.794、0.808和0.937。结论 早产儿感染后,外周血CD64水平升高,CD_3~+、CD_4~+水平降低,CD64、CD_3~+、CD_4~+联合检测有助于单胎早产儿感染的早期诊断,从而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指导。

    2025年04期 v.35 593-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7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患儿LncRNA H19、miR-625-5p、miR-26a及炎性指标水平

    周杏珠;曾霞;卓欣欣;

    目的 探究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H19、微小核糖核酸(miR)-625-5p、miR-26a水平,及各指标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2023年1-12月收治的63例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患儿(阳性组,Ⅰ型38例、Ⅱ型25例),77例消化性溃疡未合并Hp感染(阴性组),另收集同期155名体检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健康对照组、阳性组、阴性组之间及Ⅰ型组、Ⅱ型组之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8、IL-2、IL-33及LncRNA H19、miR-625-5p、miR-26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LncRNA H19、miR-625-5p、miR-26a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阳性组TNF-α、IL-6、IL-8、IL-18、IL-33及LncRNA H19、miR-26a分别为(22.32±4.77)ng/ml、(50.37±11.79)pg/ml、(47.75±10.91)pg/ml、(12.27±3.09)pg/ml、(66.24±12.56)pg/ml、(2.85±0.85)、(3.24±0.97)均高于阴性组、健康对照组,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阴性组IL-2、miR-625-5p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且阳性组低于阴性组(P<0.05)。Ⅰ型组LncRNA H19、miR-26a、TNF-α、IL-6、IL-8、IL-18、IL-33水平均高于Ⅱ型组,miR-625-5p、IL-2水平低于Ⅱ型组(P<0.05)。LncRNA H19和miR-26a与TNF-α、IL-6、IL-8、IL-18、IL-33水平呈正相关(r=0.737、0.685、0.629、0.608、0.623和0.783、0.618、0.673、0.690、0.627,P均<0.05),与IL-2呈负相关(r=-0.711、-0.644,P=0.015、0.006); miR-625-5p与TNF-α、IL-6、IL-8、IL-18、IL-33呈负相关(r=-0.695、-0.663、-0.631、-0.667、-0.605,P均<0.05),与IL-2呈正相关(r=0.736,P=0.013)。结论 LncRNA H19、miR-625-5p、miR-26a及炎性指标在消化性溃疡合并Hp感染患儿及不同基因型Hp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患儿中表达异常,且LncRNA H19、miR-625-5p、miR-26a与炎性指标水平存在相关性。

    2025年04期 v.35 598-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小儿骨科感染创面病原菌及TLR-4、 MCP-1、IL-12水平

    李邦青;曾玉林;王俊伟;

    目的 探讨小儿骨科感染创面病原菌,分析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单核趋化蛋白(MCP-1)、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对小儿骨折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23例骨折患儿,根据其术后骨伤创面是否发生感染分感染组(n=54)和未感染组(n=169),检测感染组患儿病原菌情况,记录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患儿术前、术后TLR-4、MCP-1、IL-12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术后骨伤创面感染的预测价值。并随访感染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外周血指标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感染患儿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47.27%,革兰阳性菌16株占29.09%,真菌13株占23.64%,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组患儿TLR-4、MCP-1、IL-12水平分别为(2.00±0.48)、(45.74±9.81)pg/ml、(32.31±9.94)ng/L,高于未感染组(P<0.05); TLR-4、MCP-1、IL-12对小儿骨折术后骨伤创面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2、0.729、0.886。随访感染组患者治疗效果,其中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6例。无效组TLR-4、MCP-1、IL-12水平高于有效组和显效组,有效组高于显效组(P<0.05)。结论 小儿骨折术后创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TLR-4、MCP-1、IL-12水平在创面感染患儿中升高,可能参与感染的发生发展,对后续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2025年04期 v.35 604-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论著_感染管理研究

  • 医疗机构应对“X疾病”大流行的准备:能力建设与防控策略

    姚宏武;杜明梅;柴光军;索继江;刘运喜;

    目的 “X疾病”的应对准备成为全球各国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了解医疗机构如何开展应对准备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 采取文献查询、总结分析等方式,结合研究团队的工作经验,对“X疾病”的特点及其应对准备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结果 本文阐述了“X疾病”的特点与危害,系统梳理了医疗机构在应急防控方面存在的挑战和影响因素,归纳总结综合应对策略与措施,以应对准备工作的确定性防控“X疾病”大流行的不确定性,有助于为医疗机构未来的“X疾病”应对准备和生物安全能力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结论 医疗机构作为传染病的前沿哨点、救治场所和高危传播枢纽,未来在应对“X疾病”大流行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提前确保防控原则、应急预案、人力资源、医疗救治、感染控制、后勤保障等各项防控工作的确定性,才能有效地应对“X疾病”的不确定性。

    2025年04期 v.35 609-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甘肃省医疗机构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现状调查

    姚子琰;冯玉娟;张琳娜;孙毅;薛秀芳;李霞荣;王俊玲;张浩军;

    目的 了解甘肃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对重大传染病的医疗救治能力,为提升感染防控能力及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简单抽样的方式,对2023年6月甘肃省228家医疗机构基本信息、医疗机构传染病救治能力情况、人员及物资设备储备等现状信息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228家医院中,87.69%的三级医院、14.72%的二级医院床位数>500张,85.28%二级医院床位数≤500张,42.11%的医院设置了感染性疾病专科,感染性疾病科专职人员配置合格率为61.50%;现有人员中护士为主占57.69%,本科占60.26%,初级职称占56.63%。与传染病救治密切相关的科室中,除中医科外,其余科室医护比在1∶1.15以上的医院占86.27%以上;急诊科和血液净化科床护比在1∶0.4以上的医院占73.68%以上,其余科室床护比在1∶0.4以上的医院均<50.00%。结论 甘肃省医疗机构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基本满足重大传染病救治工作,但在医疗救治人才队伍建设、病区建筑及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亟须加强提升。

    2025年04期 v.35 615-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综合医院传染病智能化识别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效果评价

    杨海宁;杨慧宁;刘运喜;姚宏武;杜明梅;李东默;黄姝瑜;苏延明;张振宇;张娜;

    目的 调查传染病智能化识别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分析2022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经医院上报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报卡数据,分析北京籍患者传染病报卡情况。使用R4.3.3软件,分别对2022年和2023年的传染病患者基本信息,不同传染病人数和订正卡比例进行分析。结果 2022年与2023年传染病系统就诊的北京籍患者数分别为346 852例和362 966例。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22年和2023年检出人数最多的传染病均是流行性感冒,分别为253.71/100 000人和991.00/100 000人,>30~50岁占比最高。结论 优化传染病上报系统后,医院对性别、年龄段的人群和主要病种的识别能力增强,监测预警灵敏度增加,传染病报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增加,上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说明优化后的传染病预警监测系统对临床传染病管理有一定作用。

    2025年04期 v.35 620-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9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天津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应急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金鑫;李倩;周金满;刘丹;吴宁;杜汋;

    目的 构建医疗机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应急能力评价模型,评估天津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应急能力。方法 利用天津市70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数据资料,运用熵权优劣解距离(TOPSIS)法、秩和比法和模糊联合模型,对天津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应急能力进行层次的划分及排序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61项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排序靠前的指标有:医院实验室有能力分离和鉴定人类禽流感致病源、传染病科床位数、传染病专业医生人数、成批收治突发传染病最多人数、储备应急药品种类数量。经过熵权TOPSIS法评价显示,各医疗机构整体Ci值在0.021~0.473之间;秩和比(RSR)法评价显示,天津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应急能力处于较差、中等和优秀的医疗机构数分别为11、47和12个;二者结果与模糊联合模型总体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天津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应急能力存在差距,部分三级医疗机构处于较差水平,而部分二级医疗机构具有较为优秀的应急能力。建议医疗应急战区集团紧急调整协作机制和资源共享与调配联动机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培训和联合演练;加强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系统建设。

    2025年04期 v.35 624-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水平的综合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

    李家丽;查筑红;李凌竹;曾妮;姚尧;林丹;程敏;王颜颜;

    目的 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对某院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并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将2022年1月-3月设为干预前,2023年4-6月为干预第一阶段,2023年10-12月为干预第二阶段,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及总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采取干预措施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由干预前32.87%上升到干预第二阶段的61.60%,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由干预前91.04%上升到干预第二阶段的97.60%,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由干预前93.39%上升到干预第二阶段的99.24%。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使用前送检率、指向性、非指向性、血培养送检率均得到提升。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比例由干预前的41.28%下降至干预第二阶段的38.41%,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全身使用率、联合使用率未随着送检率升高而降低。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能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但由于多种原因,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未得到明显改善,需进一步干预,避免因送检而送检导致的资源浪费。

    2025年04期 v.35 631-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综述

  • 医院感染监测研究进展

    江海宁;方向兰;张启飞;于瀛钧;孟昆;谢多双;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医疗保健系统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医院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后果。为提高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本文对现今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医院感染监测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区域化监测平台的建设、监测内容的扩展、新技术(如物联网、机器学习和智能机器人等)的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成效,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科学参考,从而促进医院感染监测工作的发展。

    2025年04期 v.35 636-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