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磊;杨晓庆;赵正刚;刘青;
目的 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用阳中隐阴针刺手法针灸治疗的效果,以期为该病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1月-2023年11月华中农业大学医院收治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98例分为对照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阳中隐阴针刺手法针灸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14 d后)、症状控制情况及临床相关评分、炎症相关指标、动脉血气指标、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与大肠埃希菌比值(B/E)值(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结果 试验组治疗14 d后的总有效率(87.76%)较对照组(71.43%)更高(P=0.045);试验组肺部啰音消失、咳嗽缓解及退热时间[(5.01±0.78)d、(3.69±0.54)d、(3.99±0.62)d]短于对照组[(5.97±1.04)d、(6.01±1.15)d、(6.13±1.25)d](P<0.05);较治疗前,两组治疗14 d后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血清前肾上腺髓质素(pro-ADM)、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降低(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肠道菌群B/E值升高(P<0.05)。结论 阳中隐阴针刺手法针灸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可减轻机体感染程度和炎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动脉血气,并可调节B/E值,改善患者肠道菌群,进而可控制患者症状,促进其预后的改善,进一步提高疗效。
2025年07期 v.35 961-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朱跃;周建国;卢文芬;王艳丽;全建;芦苇;俞红林;曹倩;王玉;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分布、药敏结果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为其及早干预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中国贵航集团302医院2020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纳入感染组,85例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未合并医院感染患者纳入未感染组;统计感染组致病菌分布及主要致病菌的药敏结果情况;比较两组CD_3~+、CD_4~+、CD_8~+、CD_4~+/CD_8~+、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reg水平。结果 80例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91株,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的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的革兰阳性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对头孢唑林、青霉素耐药性较高,对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感染组CD_3~+、CD_4~+、CD_4~+/CD_8~+、Treg的水平是(62.37±11.25)%、(36.53±9.61)%、(1.43±0.41)、(1.48±0.37)%均低于未感染组,CD_8~+、Th17、Th17/Treg的水平是(25.64±4.84)%、(4.67±0.85)%、(3.15±0.78)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革兰阴性菌为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医院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分别推荐使用美罗培南、万古霉素,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医院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较弱。
2025年07期 v.35 96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于雯;司红岩;曾田;王丽;
目的 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p65(NF-κB p65)通路探讨芩连愈疡汤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PU)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3年1月青岛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7例PU合并Hp感染患者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组,试验组65例、对照组62例;对照组予以铋剂四联疗法治疗,试验组基于对照组联合芩连愈疡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Hp清除率及复发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胃酸分泌功能[胃酸分泌量(B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O)和高峰胃酸分泌量(PAO)]、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水平[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17(G-17)]以及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表达水平[TLR4、NF-κB p65 mRNA]。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7.69%,较对照组的72.58%更高(χ~2=4.584,P=0.032);治疗后,两组的PGⅠ、PGⅡ以及G-17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而BAO、MAO及PAO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改善更优(P<0.05);治疗后的TLR4、NF-κB p65 mRNA水平比较,两组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显著更低(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Hp清除率为87.69%,较对照组的72.58%更高(χ~2=4.584,P=0.032);而试验组Hp复发率为8.77%,较对照组的33.33%更低(χ~2=9.624,P=0.002);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45%,试验组为3.08%,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8,P=0.633)。结论 芩连愈疡汤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PU合并Hp感染患者症状,调节胃酸分泌水平,降低Hp复发率,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 p65通路表达有关。
2025年07期 v.35 971-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洋;隗荷婷;张晓东;付艳军;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不同病毒载量患者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微小核糖核酸(miR)-21、miR-148b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92例HBV感染所致CHB患者(感染组),96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其中感染组根据病毒载量分为低载量组(49例)、中高载量组(43例);比较感染组和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GP73、HIF-1α、miR-21、miR-148b水平,不同病毒载量组GP73、HIF-1α、miR-21、miR-148b水平,分析GP73、HIF-1α、miR-21、miR-148b水平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分析GP73、HIF-1α、miR-21、miR-148b水平单一及联合检测对HBV感染所致CHB的诊断价值。结果 感染组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水平分别为(39.98±9.91)μg/L、(22.44±4.13)μg/L、(31.62±3.86)μg/L、(29.03±4.66)μg/L,血清GP73、HIF-1a、miR-21水平分别为(29.88±9.85)ng/ml、(48.92±16.29)μg/L、1.37±0.45,均高于对照组,miR-148b水平为0.98±0.32,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载量组血清GP73、HIF-1a、miR-21水平分别为(46.32±11.22)ng/ml、(64.33±15.77)μg/L、1.68±0.51,高于低载量组,miR-148b水平为0.60±0.16,低于低载量组(P<0.05);血清GP73、HIF-1a、miR-21水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miR-148b水平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722、0.683、0.716、-0.658,P<0.05);血清GP73、HIF-1a、miR-21、miR-148b水平联合检测对HBV感染所致CHB患者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1,高于单独检测的AUC值(分别为0.812、0.787、0.802、0.802)(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5.65%,特异度为84.37%。结论 HBV感染所致CHB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与GP73、HIF-1α、miR-21水平呈高表达,miR-148b水平呈低表达;GP73、HIF-1α、miR-21、miR-148b水平与病毒载量有关,且GP73、HIF-1α、miR-21、miR-148b水平联合检测对HBV感染所致CHB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5年07期 v.35 976-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岩;李玉苓;乔梁;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Peg)-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为临床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及沧州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95例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Peg-干扰素治疗组(59例)与常规治疗组(3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疗效,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8周后血清ALT、谷草转氨酶(AS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HBV DNA定量变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48周后CD_4~+ T、CD_8~+ 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HBsAg清除率、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g-干扰素治疗组HBsAg清除率(22.03%)高于常规治疗组(2.78%),Peg-干扰素治疗组HBeAg转阴率(93.22%)高于常规治疗组(52.78%),Peg-干扰素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100.00%)高于常规治疗组(77.78%);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BsAg、HBeAg、HBV DNA水平均有所降低,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eg-干扰素治疗组血清HBsAg、HBeAg、HBV DNA降低幅度更大(P<0.05),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CD_4~+水平有所降低,CD_8~+水平升高,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Peg-干扰素治疗组CD_4~+水平降低幅度、CD_8~+水平升高幅度更大(P<0.05);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水平均有所升高(P<0.05)。结论 Peg-干扰素抗病毒治疗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可减轻肝脏损伤程度,提高患者免疫力与抗病毒疗效。
2025年07期 v.35 981-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董骏;马善义;李春燕;吴小冬;张泉;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不同阶段胃癌组织中微量元素及抗氧化因子的差异,为胃癌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4年2月于宣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胃癌患者81例作为CA组,另选择同期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30例作为CG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及抗氧化因子的差异,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不同阶段CA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及抗氧化因子的差异。结果 CA组的血清铁(Fe)、锌(Zn)、镁(Mg)、钙(Ca)元素水平低,分别为(15.96±1.15)、(13.02±1.63)、(0.94±0.15)、(1.99±0.06),铜(Cu)元素水平高,为(20.15±1.53)(P<0.05);CA-Hp(+)组的血清Fe、Ca元素水平低,分别为(15.90±0.45)、(1.94±0.45),Cu元素水平高,为(20.54±2.64)(P<0.05);CA-Hp(+)(Ⅲ、Ⅳ期)的血清Fe、Zn、Mg元素水平低,Cu元素水平高(P<0.05);CA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分别为(56.93±6.36)、(3.75±0.33),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水平高,分别为(63.55±5.54)、(9.23±0.32)(P<0.05);CA-Hp(+)组的血清CAT、SOD水平低,NO、MDA水平高(P<0.05);CA-Hp(+)(Ⅲ、Ⅳ期)的血清CAT、SOD水平低(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及抗氧化因子表达情况与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差异,Hp感染、胃癌TNM分期是血清微量元素及抗氧化因子差异的影响因素。
2025年07期 v.35 986-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田志伟;张丽翠;张玉;梁薇;王晓倩;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通路在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中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感染组(n=120),另选90例同期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无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n=90);比较两组外周血IL-6、STAT3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估感染组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54)、中度组(n=36)及重度组(n=30);比较轻度、中度及重度组患者IL-6、STAT3 mRN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IL-6、STAT3 mRNA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CPIS评分的相关性;出院后对感染组患者随访1年,以随访期间出现病情进展或死亡为预后不良,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92)与预后不良组(n=28),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IL-6、STAT3 mRN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6、STAT3 mRNA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外周血IL-6、STAT3 mRNA、TNF-α、CRP及PCT水平分别为(64.58±9.31)pg/ml、(2.12±0.33)、(84.41±11.29)pg/ml、(15.64±3.42)mg/L、(3.23±0.79)ng/ml,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同肺部感染严重程度患者IL-6、STAT3 mRNA水平比较,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均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IL-6、STAT3 mRNA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CPIS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预后不良组IL-6、STAT3 mRNA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6、STAT3 mRNA水平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6、0.890、0.965,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IL-6、STAT3 mRNA升高,检测IL-6、STAT3 mRNA水平可辅助评估其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
2025年07期 v.35 991-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苏莉;谭安超;钟树怀;谢丹;安仕刚;安邦权;
目的 探究滤除白细胞输血疗法与普通成分输血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免疫、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输血反应和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AL患者92例,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成分输血治疗,研究组采取滤除白细胞输血疗法治疗,比较两组输血前及输血1周后免疫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RBC-C3bR、红细胞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输血不良反应、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感染发生率。结果 输血后,两组CD_3~+、CD_4~+、CD_4~+/CD_8~+均显著升高(P<0.05),CD_8~+显著降低(P<0.05),两组输血前后CD_3~+、CD_4~+、CD_4~+/CD_8~+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10.92±3.70)%vs.(-6.14±3.71)%、(-6.41±2.83)%vs.(-4.48±2.21)%、-0.33±0.04vs.-0.21±0.04,P<0.05],输血前后CD_8~+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后,两组RBC-C3bR均显著升高(P<0.05)、RBC-ICR均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输血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8±2.81)%vs.(-2.49±2.67)%、(3.55±2.13)%vs.(2.03±2.43)%,P<0.05];研究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23.91%(P<0.05);输血后,两组IL-4、IL-10、IL-2、IFN-γ均显著升高(P<0.05),且两组输血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化疗期间感染总发生率为17.39%,低于对照组的36.96%(P<0.05)。结论 滤除白细胞输血疗法可显著降低AL化疗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改善机体免疫抑制和炎症水平,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有利于医院对AL患者的感染控制。
2025年07期 v.35 996-10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孙敏娜;李欣;杨志敏;张静;
目的 探讨尿液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肝素结合蛋白(HBP)对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及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情况,为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肾内科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另选同期收治的120例肾内科未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未感染组;分析肾内科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主要致病菌耐药性情况,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尿液STAT3、MCP-1、HBP水平,将感染组纳入阳性,未感染组纳入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尿液STAT3、MCP-1、HBP单一及联合检测对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109例肾内科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检出116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最多,为75株(64.66%);75株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31株)、铜绿假单胞菌(23株)检出最多,二者对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均>50.00%,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而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低;感染组年龄、合并糖尿病、有尿路梗阻比例及尿液STAT3、MCP-1、HBP水平[(58.23±7.76)岁、46.79%、42.20%及(65.23±21.12)ng/ml、(798.54±226.55)μg/L、(131.67±32.34)ng/ml]高于未感染组[(52.14±4.84)岁、27.50%、20.83%及(36.42±10.65)ng/ml、(491.22±151.20)μg/L、(94.58±28.71)ng/ml](P<0.05),住院时间[(15.12±1.53)d]长于未感染组[(13.08±1.10)d](P<0.05);ROC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液STAT3、MCP-1、HBP联合检测诊断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31,高于三者单一检测(0.813、0.854、0.818,P<0.05)。结论 革兰阴性菌为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主要致病菌,不同致病菌的耐药特点各异,尿液STAT3、MCP-1、HBP在肾内科尿路感染患者中呈高表达,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更高。
2025年07期 v.35 1001-10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虞宝磊;黄帅帅;陈麒;金庸;孔红方;许高怡;徐柯;
目的 探讨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男性艾滋病毒(HIV)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后免疫重建状态的评估价值,从免疫炎症角度为免疫重建不良的监测提供实验室参考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就诊的已确诊HIV感染男性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根据患者CD_4~+/CD_8~+值分为免疫重建不良组(<0.71)和免疫重建良好组(≥0.71);根据统计数据类型,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免疫重建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免疫重建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 免疫重建不良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位数为1.53、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中位数为0.59,分别低于重建良好组1.74(P=0.004)、0.82(P<0.001);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中位数5.25高于重建良好组4.33(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IRI为免疫重建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为20.547,95%CI为(1.742~242.317),P=0.016;ROC曲线计算SIRI评估免疫重建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7,95%CI(0.609~0.805),P<0.001,SIRI最佳截断值0.660,敏感度为69.60%,特异度为62.90%。结论 SIRI为免疫重建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IRI对男性HIV感染者ART后出现免疫重建不良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2025年07期 v.35 1006-1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李玲;陈彩凤;陈黎;蔡仁慧;张丹群;
目的 探究寻常性痤疮患者皮损感染病原菌,分析核因子κB(NF-κB)p50信使核糖核酸(mRNA)、NF-κB p65 mRNA、P物质(SP)、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表达诊断价值及四者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 将福建省立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寻常性痤疮皮损发生感染患者71例作为研究组,另选73例寻常性痤疮皮损未发生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研究组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41例)和重度组(30例);统计研究组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研究组、对照组之间,轻中度组、重度组之间NF-κB p50 mRNA、NF-κB p65 mRNA、SP、NLRP3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分析NF-κB p50 mRNA、NF-κB p65 mRNA、SP、NLRP3水平与寻常性痤疮患者皮损感染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F-κB p50 mRNA、NF-κB p65 mRNA、SP、NLRP3对寻常性痤疮患者皮损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71例寻常性痤疮皮损感染患者共检出71株厌氧菌,主要为痤疮丙酸杆菌(69.01%),表皮葡萄球菌(15.49%)次之;研究组NF-κB p50 mRNA、NF-κB p65 mRNA、SP、NLRP3水平[2.04±0.63、4.01±1.23、(87.98±23.39)ng/ml、3.25±1.03]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NF-κB p50 mRNA、NF-κB p65 mRNA、SP、NLRP3水平[2.73±0.88、4.92±1.54、(102.51±26.67)ng/ml、3.73±1.14]高于轻中度组(P<0.05);NF-κB p50 mRNA、NF-κB p65 mRNA、SP、NLRP3水平与寻常性痤疮患者皮损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723、0.708、0.695、0.751,P<0.05);NF-κB p50 mRNA、NF-κB p65 mRNA、SP、NLRP3联合检测诊断寻常性痤疮患者皮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值(0.919)比其单一检测值要高(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51%、87.67%。结论 寻常性痤疮患者皮损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痤疮丙酸杆菌,其NF-κB p50 mRNA、NF-κB p65 mRNA、SP、NLRP3水平高表达,四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寻常性痤疮患者皮损发生感染的诊断价值,且这些指标水平与寻常性痤疮患者皮损感染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2025年07期 v.35 1010-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赵忠伟;张丽志;白梦月;许海委;
目的 探讨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宫颈组织中原癌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Toll样受体(TLRs)通路分子表达及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57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组,根据HPV感染情况分为阳性组(109例)和阴性组(48例),根据癌前病变情况分为:慢性炎症组(102例)、低级病变组(30例)和高级病变组(25例);另选取同期159例子宫肌瘤并接受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癌前病变程度HPV感染状况;比较研究组、对照组,阳性组、阴性组宫颈组织中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毒插入位点1(Bmi-1)、过氧化物还原酶4(Prdx4)mRNA和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水平,对宫颈癌前病变组织四者水平与HPV感染的相关性进行Spearman法分析。结果 高级病变组HPV感染阳性患者占比高于低级病变组和慢性炎症组(P<0.05),低级病变组HPV感染阳性患者占比高于慢性炎症组(P<0.05);研究组宫颈组织Bmi-1、Prdx4 mRNA和TLR2、TLR4水平(165.57±35.62、158.88±32.67、4.52±1.10、7.14±1.53)均高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宫颈组织Bmi-1、Prdx4 mRNA和TLR2、TLR4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1、Prdx4、TLR2、TLR4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538、0.631、0.582、0.497,P<0.05)。结论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HPV感染与不同癌前病变程度有关,且宫颈癌前病变患者HPV感染后宫颈组织Bmi-1、Prdx4、TLR2、TLR4呈高表达。宫颈癌前病变组织Bmi-1、Prdx4和TLR2、TLR4表达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2025年07期 v.35 1027-1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马海英;翁玲;陈煌;李情情;赵丽娟;
目的 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癌患者微小核糖核酸(miR)-199、miR-362-3p、miR-195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宫颈癌患者HPV感染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武汉市第八医院(武汉市肛肠医院)2021年7月-2024年1月收治的169例HPV感染宫颈癌患者为阳性组,HPV阴性宫颈癌患者175例为阴性组,同时选取同期宫颈良性疾病患者187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及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HPV感染宫颈癌患者miR-199、miR-362-3p、miR-195水平差异,利用Spearman分析miR-199、miR-362-3p、miR-195水平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阳性组miR-199、miR-362-3p、miR-195水平分别为(0.83±0.22)、(1.39±0.34)、(0.74±0.20),低于阴性组和对照组,且阴性组低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HPV感染宫颈癌患者miR-199、miR-362-3p、miR-195水平低于Ⅱ期、Ⅰ期,且Ⅱ期低于Ⅰ期(P<0.05);低分化HPV感染宫颈癌患者miR-199、miR-362-3p、miR-195水平低于中高分化(P<0.05);有淋巴结转移HPV感染宫颈癌患者miR-199、miR-362-3p、miR-195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miR-199、miR-362-3p、miR-195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657、-0.704、-0.715及-0.685、-0.752、-0.746,P<0.05),三者与分化程度则呈正相关(r=0.699、0.744、0.765,P<0.05)。结论 宫颈组织miR-199、miR-362-3p、miR-195在HPV感染宫颈癌患者中低表达,且三者表达与HPV感染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2025年07期 v.35 1032-1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殷玲;王凌云;务永勤;刘雪琴;张洁;方晓霞;
目的 分析适时干预联合全程精细化心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全程精细化心理干预,研究组行适时干预联合全程精细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住院时间、炎性因子水平、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肺部啰音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气喘消失、咳嗽消失以及住院时间长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C-反应蛋白(CRP)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依从率86.67%低于研究组总依从率98.33%(χ~2=5.885,P=0.015);对照组总满意率85.00%低于研究组总满意率96.67%(χ~2=4.904,P=0.026)。结论 适时干预联合全程精细化心理干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感染中应用能够有效缩短患儿肺部啰音消失、体温恢复、气喘消失、咳嗽消失以及住院时间,改善患儿负性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干预价值。
2025年07期 v.35 1037-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颜海峰;霍开明;林欲庆;吴小红;钟娇霞;卢纯;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HB)并发感染药敏结果及血乳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变化,旨在对临床的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61例并发感染的NHB(感染组)及同期63例未发生感染的NHB(非感染组);进行NHB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分析,比较两组血乳酸、hs-CRP、HBP水平,分析血乳酸、hs-CRP、HBP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NHB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61例NHB并发感染后检测出76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占比较多(86.84%),其中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27.63%)和溶血葡萄球菌(26.32%),革兰阴性菌占比较少(13.16%);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均对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严重;感染组血乳酸、hs-CRP、HBP水平分别为(5.59±1.76)mmol/L、(15.08±4.98)mg/L、(48.37±16.12)ng/ml高于非感染组(P<0.05);血乳酸、hs-CRP、HBP水平联合检测对NHB并发感染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单独检测(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6.72%,特异度为82.54%。结论 NHB并发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且上述病原菌均对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严重;血乳酸、hs-CRP、HBP水平在并发感染的NHB中呈高表达,且三者联合检测对NHB并发感染诊断价值较高。
2025年07期 v.35 1042-1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凡;丁艳;文旖旎;刘萍;
目的 观察过敏性紫癜(HSP)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Ig)、辅助T细胞(Th1)/Th2细胞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病情进展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2021年3月-2024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HSP患儿,观察HSP合并Hp感染患儿机体Ig、Th1/Th2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水平,并分析Hp感染对这些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 HSP合并Hp组与单纯HSP组患儿IgA水平比较(2.03±0.37)g/Lvs.(1.73±0.1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合并Hp组与单纯HSP组患儿Th1/Th2、IL-4、IFN-γ水平比较(0.99±0.26)vs.(1.14±0.30);(33.30±6.25)pg/mlvs.(27.65±4.11)pg/ml;(17.18±3.74)pg/mlvs.(21.77±43.6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合并Hp患儿中肾损害组与非肾损害组IgA水平、Th1/Th2细胞水平比较(2.30±0.49)g/Lvs.(1.90±0.21)g/L;(0.85±0.24)vs.(1.05±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IgA、Th1/Th2细胞水平评估HSP合并Hp患儿肾损害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7、0.751,IgA+Th1/Th2细胞水平评估的AUC最高为0.825,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66.70%、93.70%。结论 HSP患儿合并Hp感染后机体IgA、Th1/Th2细胞及相关因子水平异常改变,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且IgA、Th1/Th2细胞水平变化可能与肾损害相关。
2025年07期 v.35 1047-1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徐苗;王超;陈羿;王凯;
目的 探讨脑脊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表达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ICNS)患儿病原微生物类型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123例ICNS患儿为A组,并根据病原体不同分为病毒性脑膜炎(VM)组(78例)、细菌性脑膜炎(BM)组(45例);另选取同期135例疑似颅内感染抽取脑脊液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儿为B组;比较A组和B组脑脊液SIL-2R、VE-cadherin、β2-MG水平,不同病原微生物类型脑脊液SIL-2R、VE-cadherin、β2-MG水平,并将BM纳入阳性,VM纳入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SIL-2R、VE-cadherin、β2-MG对ICNS患儿病原微生物类型的鉴别价值。结果 A组脑脊液SIL-2R、VE-cadherin、β2-MG水平分别为(156.88±11.54)U/ml、(6.82±1.93)mg/L、(5.92±1.24)mg/L,B组分别为(90.54±6.65)U/ml、(1.87±0.58)mg/L、(1.54±0.54)mg/L,两组脑脊液SIL-2R、VE-cadherin、β2-M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组脑脊液SIL-2R、VE-cadherin、β2-MG水平分别为(187.65±13.43)U/ml、(8.43±2.51)mg/L、(8.01±1.54)mg/L,VM组分别为(137.54±10.43)U/ml、(5.87±1.65)mg/L、(4.65±1.12)mg/L,两组脑脊液SIL-2R、VE-cadherin、β2-M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BM纳入阳性,VM纳入阴性,脑脊液SIL-2R、VE-cadherin、β2-MG及联合检测鉴别ICNS患儿病原微生物类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5、0.641、0.650和0.902,敏感度分别为66.67%、64.44%、66.67%和86.67%,特异度分别为67.95%、67.95%、65.38%和91.03%,其中联合检测的AUC最高(P<0.05)。结论 脑脊液SIL-2R、VE-cadherin、β2-MG水平表达与ICNS的发生及病原微生物类型具有密切联系,在BM及VM的鉴别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联合检测的鉴别价值最高。
2025年07期 v.35 1052-1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范小菊;周智泳;刘志强;
目的 探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病原菌及中性粒细胞膜碱性磷酸酶(mNAP)、Toll样受体9(TLR9)、核转录因子(NF)-κB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78例和未感染组74例。统计感染组感染部位分布情况、病原菌分布;比较两组mNAP、TLR9、NF-κB mRNA水平;mNAP、TLR9、NF-κB mRNA水平联合检测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患儿感染部位主要位于呼吸系统,口腔和胃肠道感染占比次之,且检出9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为其主要的致病菌,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比次之;感染组mNAP、TLR9、NF-κB mRNA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与mNAP、TLR9、NF-κB mRNA水平单独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相比,联合检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患儿的AUC值更高(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74.36%、91.89%。结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感染患儿感染的主要部位和病原菌分别是呼吸系统、革兰阴性菌,其mNAP、TLR9、NF-κB mRNA表达异常,且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感染的诊断价值。
2025年07期 v.35 1057-1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1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吕艳关;周佳佳;赵树龙;宋爽;叶琳;梁昕怡;孙静芳;康海全;
目的 探讨ST692型NDM-5和OXA-181联产碳青霉烯酶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3-6月新生儿血流感染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CRECO),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改良Hodge试验、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和乙二胺四乙酸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KPC)、bla_(NDM)、bla_(VIM)、bla_(IMP)、bla_(OXA-48)),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检测其同源性。结果 2022年3-6月分离出17株CRECO,其中发现4株血流感染CRECO,均来自新生儿监护室,其中有3株是bla_(NDM-5)和bla_(OXA-181)联产的CRECO,为ST692型;3株联产碳青霉烯酶的CRECO菌株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类、碳青霉烯类100.00%耐药,对四环素类、多肽类和氨基糖苷类均敏感;同源性分析显示,3株联产血流感染CRECO菌株高度同源。结论 3株bla_(NDM-5)和bla_(OXA-181)联产的CRECO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呈现高水平耐药,均为ST692型,应当加强对此类碳青霉烯酶联产菌株的检测,控制此类细菌在医疗机构内的流行。
2025年07期 v.35 1062-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网;马彩华;徐豪;王志军;武恒双;王玲;白桦;
目的 通过对2例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诊疗过程的分析,为临床诊治及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例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新生儿晚发败血症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诊疗过程,检索2010-2023年国内外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分析其感染特征、结局与预后、传播途径。结果2例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新生儿晚发型败血症均死亡,其中1例发生脑实质出血;文献中的41例新生儿蜡样芽孢杆菌晚发败血症中,共死亡15例,病死率为36.59%。结论 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新生儿晚发败血症,临床常因延迟和失败的抗菌药物治疗导致病死率高,但发现污染来源后的感染防控措施是有效的。
2025年07期 v.35 1068-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周望展;何卫;张颖;
目的 分析2017-2024年温州某医院流感监测数据,了解新冠疫情防控对流感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为科学制定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4年6月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样本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将检测结果按照新冠疫情前期(2017年1月-2019年12月)、新冠疫情防控期(2020年1月-2022年12月)、后新冠疫情时期(2023年1月-2024年6月)分组来分析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变化。结果 2017年1月-2024年6月共采集ILI样本115 751例,2020-2022年ILI急剧下降;2017-2019年甲型流感检出率逐年上升(χ~2=782.36,P<0.001),乙型流感检出率逐年下降(χ~2=1120.91,P<0.001);2020-2022年甲型流感检出率下降到最低为0.19%,2023-2024年6月甲型流感检出率上升到最高为42.73%,而乙型流感未明显受到疫情防控的影响;2017-2019年、2020-2022年、2023-2024年6月的ILI最高的年龄段分别为2岁、5岁、6岁,有逐渐升高趋势;2017-2019年、2020-2022年、2023-2024年6月在1~11岁年龄段的ILI数量占比分别为72.06%、55.31%、41.93%,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7763.4,P<0.001);2017-2024年6月监测年度内ILI流行高峰主要分布在冬春季节,在2022年新冠疫情防控期出现6月、7月ILI流行高峰;2017-2020年各年龄段甲型流感最高检出率逐渐升高(χ~2=294.67,P<0.001),2021年甲型流感最高检出率下降到0.46%,2022年最高检出率升高到50.69%;2017-2024年6月各年龄段乙型流感最高检出率呈现规律的上下波动,最高检出率的年龄段均维持在>6~≤12岁。结论 新冠疫情防控对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对甲型流感影响比较显著,发病人群年龄结构有较大变化,流感样病例年龄有升高的趋势。
2025年07期 v.35 1073-1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0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史传见;寇玮娜;杨娜;韩晓娟;郭勇;葛静;居马汗·阿迪力;
目的 采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构建时间序列,对2018-2022年哈密地区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趋势进行分析,并分析哈密地区MTB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于哈密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结核病患者经临床分离培养获得的788株MTB菌株,McSpoligotyping分型后分析2018-2022年哈密地区MTB基因型分布情况;建立ARIMA乘积季节预测模型,确定模型(p,d,q)(P,D,Q)_s参数;预测2023年MTB感染数并与实际发生数进行比较,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2018-2022年哈密地区788株MTB经Mc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显示,北京家族基因型共419株、EAI家族24株、H家族64株、T家族79株、LAM3家族1株、Manu2家族3株、X1家族2株、所属家族未定义的有195株,其中北京家族基因型占比最高(53.17%);2018-2022年3-5月为哈密地区MTB感染高峰期,其中4月占比最高(13.58%),建立ARIMA模型,确定最佳模型为ARIMA(0,1,1)(0,1,1)_(12),其AIC值和BIC值分别为3.258和3.460,经白噪声检验Ljung-Box Q=18.7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以2023年MTB感染病例为样本,对比实际检出数量与预测数值,结果显示所有实际检出数量均落在预测数值的95%CI内,模型RMSE、MAPE、MAE分别为4.988、22.977和3.646,提示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哈密地区MTB感染类型主要以北京家族基因型为主。哈密地区MTB感染具有季节性特征,高峰期集中于每年的3-5月,其中4月份占比最高。ARIMA模型在预测MTB感染的短期流行趋势方面表现出色。
2025年07期 v.35 1079-1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冰丽;李六亿;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索成人患者发生医院内侵袭性念珠菌病(HAIC)的危险因素,找到更有效的防控措施,从而降低成人HAIC的发生风险。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于北京某三甲综合教学医院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回顾性收集2015-2019年病例组(103例)及对照组(206例)患者的基础信息及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使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及XGBoost模型分析成人HAIC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念珠菌定植(OR=16.539, 95%CI:3.133~87.451)、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PN)(OR=12.582, 95%CI:2.275~69.689)、留置尿管(OR=9.887, 95%CI:1.912~51.025)、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OR=4.715, 95%CI:1.316~16.942)、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药物(OR=3.875, 95%CI:1.513~9.955)及碳青霉烯类药物(OR=3.788, 95%CI:1.528~9.421)是成人HAI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XGBoost模型分析显示,重要性评分前7位依次为: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4.71)、使用有创呼吸机(3.2)、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2.32)、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1.68)、入住ICU时长(1.54)、念珠菌定植(1.48)、手术(1.42)。对两种模型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XGBoos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8)高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0.72)。结论 本次研究首次对HAIC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今后要重点关注ICU的念珠菌定植感染情况,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药物、碳青霉烯类等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及联合使用等因素,以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防控HAIC。
2025年07期 v.35 1084-10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赵心田;袁晓宁;白易;王少利;苏春燕;张会芝;
目的 为降低门诊血液透析患者感染风险,构建门诊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监测指标体系,继而为总结适用于门诊环境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结合国内血液透析中心相关文件、文献研究及医院感染监测现状,应用德尔菲法对全国的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管理及护理专家进行咨询,最终确定门诊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监测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91、0.94;对一轮专家函询意见进行整理修改后,第二轮专家函询监测指标的重要性均值为4.55~5.00,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均值为4.65~5.00,重要性、可行性的满分比分别为60.00%~100.00%和70.00%~100.00%,其变异系数分别在0.000~0.153、0.000~0.156,Kendall′s W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了包含8项一级指标、31项二级条目、41项三级条目的门诊血液透析感染事件监测指标体系。结论 本监测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有推广意义,可有助于门诊血液透析患者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2025年07期 v.35 1090-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刘静;李占结;
目的 对多药耐药菌(MDRO)检出患者再入院重复检出开展综合风险评估,以期为这部分人群的MDRO防控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 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检出的2 274株MDRO患者为研究对象,MDRO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评估其再入院后重复检出的风险因素和时间范围。结果 MDRO检出患者1年内再次入院重复检出的比例为8.88%(202/2 274),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CRPA(15.96%)、CRKP(12.57%)和CREC(7.27%),不同MDRO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首次住院MDRO检出患者中1年内再入院重复检出比例高于首次住院的患者(18.67%vs.2.96%),CRKP(21.01%vs.7.63%)、CRAB(17.67%vs.1.25%)、CRPA(25.53%vs.4.19%)和MRSA(11.11%vs.2.48%)在两组间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科室片区MDRO检出患者1年内再次入院重复检出比例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老年医学科(36.75%)、内科(7.73%)和外科(5.65%);不同感染类型MDRO检出患者1年内再入院重复检出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社区感染(11.82%)、医院感染(6.70%)和定植(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DRO检出患者再入院重复检出数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减少,主要集中在出院后1个月内(47.52%)和1~3个月(32.67%);累积占比3个月内为80.20%,6个月内为92.08%。结论 MDRO检出患者再次入院具备导致MDRO院内传播的风险,其中有住院史、MDRO感染、老年医学科、MDRO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再入院为MDRO携带的高风险人群,应借助信息化功能进行重点防控。
2025年07期 v.35 1096-1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