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凡坤;王煊;常李军;马亚丽;张赟;
目的 探讨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病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包括39例HBV携带患者(HBV携带组)、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组)、25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HBV相关肝硬化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98名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健康对照组,不同病情慢性HBV感染者YKL-40、GP73、LN、PⅢNP、ⅣC水平,分析五者联合检测对慢性HBV感染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法分析YKL-40、GP73、LN、PⅢNP、ⅣC水平与慢性HBV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血清YKL-40、GP73、LN、PⅢNP、ⅣC水平比健康对照组高(P<0.05)。HBV相关肝硬化组血清YKL-40、GP73、LN、PⅢNP、ⅣC水平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V携带组,且慢性乙型肝炎组高于HBV携带组(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YKL-40、GP73、LN、PⅢNP、ⅣC水平与慢性HBV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70; 0.702; 0.748; 0.711; 0.743,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YKL-40、GP73、LN、PⅢNP、ⅣC水平联合检测诊断慢性HBV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比单独高(P<0.05),敏感度98.00%,特异度72.40%。结论 YKL-40、GP73、LN、PⅢNP、ⅣC指标参与慢性HBV感染的发生,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五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慢性HBV感染。
2025年08期 v.35 1121-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 ] - 程长浩;金倩;汪雷;董巧琰;金武;
目的 探究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结核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触珠蛋白(HP)、脯氨酸肽酶(PEPD)、肽聚糖识别蛋白2(PGLYRP2)水平变化及其与抗结核疗效的关系。方法 于2020年8月-2023年9月期间,将湖北省武汉市肺科医院(结核病防治所)收治的191例耐药肺结核患者为耐药组,观察2月内痰菌阴转情况,其中转阴组117例,未转阴组74例;同时选取191例非耐药肺结核患者为非耐药组。比较耐药组、非耐药组及不同疗效组RBP-4、HP、PEPD、PGLYRP2水平变化,利用Spearman分析RBP-4、HP、PEPD、PGLYRP2水平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相关性;RBP-4、HP、PEPD、PGLYRP2水平联合检测对抗结核疗效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耐药组RBP-4水平是(13.62±2.74)μg/ml低于非耐药组,HP、PEPD、PGLYRP2水平分别为(2.86±0.47)g/L、(1573.53±169.15)U/L、(563.29±64.20)pg/ml高于非耐药组(P<0.05)。与未转阴组相比,转阴组RBP-4水平升高,HP、PEPD、PGLYRP2水平降低(P<0.05)。RBP-4水平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呈负相关,HP、PEPD、PGLYRP2水平与之则成正相关(P<0.05);与RBP-4、HP、PEPD、PGLYRP2单一检测预测抗结核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值相比,四者联合检测的AUC值更高(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7.84%、84.62%。结论 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结核患者RBP-4、HP、PEPD、PGLYRP2表达异常,且四者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相关性,其联合检测预测患者抗结核疗效价值较高。
2025年08期 v.35 1126-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阮树松;杨秀章;杨求实;王翼铭;李强;王晓燕;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脑脊液β2微球蛋白(β2-MG)、腺苷脱氨酶(A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4年4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脑膜炎患者208例,根据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分为TBM组(84例),化脓性脑膜炎(PM)组(61例),病毒性脑膜炎(VM)组(63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TBM组患者分为Ⅰ期组(33例),Ⅱ期组(30例),Ⅲ期组(21例)。比较TBM组、PM组、VM组脑脊液β2-MG、ADA、MMP-9、MMP-9/TIMP-1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脑脊液β2-MG、ADA、MMP-9、MMP-9/TIMP-1表达水平,分析脑脊液β2-MG、ADA、MMP-9、MMP-9/TIMP-1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脑脊液β2-MG、ADA、MMP-9、MMP-9/TIMP-1表达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TBM的诊断价值。结果 TBM组、PM组脑脊液β2-MG、ADA、MMP-9、MMP-9/TIMP-1表达水平高于VM组,且TBM组高于PM组(P<0.05)。Ⅲ期组、Ⅱ期组脑脊液β2-MG、ADA、MMP-9、MMP-9/TIMP-1表达水平高于Ⅰ期组,且Ⅲ期组高于Ⅱ期组(P<0.05)。脑脊液β2-MG、ADA、MMP-9、MMP-9/TIMP-1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脑脊液β2-MG、ADA、MMP-9、MMP-9/TIMP-1表达水平联合检测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TBM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单独检测的AUC值(P<0.05),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4.52%,特异度为95.08%。结论 脑脊液β2-MG、ADA、MMP-9、MMP-9/TIMP-1表达水平变化与TBM及PM有关,且与TB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四者联合检测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TBM诊断价值较高。
2025年08期 v.35 1131-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郭立华;刘锋;姜珊;张静;王红;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抗菌药物相关脑病(AAE)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4年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43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根据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是否发生AAE分为发生组(n=31)和未发生组(n=112),重点分析患者AAE发生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初步比较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资料后,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是否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白蛋白(Alb)、血磷水平均是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AAE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AAE发生风险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模型的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模型预测AA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27,预测价值高。绘制决策曲线发现,阈值在0.00~1.00范围内,模型预测AAE发生的净受益率始终>0,最大净受益率为0.216。结论 基于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AAE发生可能的影响因素(年龄、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Alb、血磷水平)构建AAE风险预测模型,能将风险可视化,提高早期风险筛查和预测效能。
2025年08期 v.35 1136-1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李荷莲;水利平;唐娜娜;王利;刘林;徐绣宇;罗小华;
目的 分析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检测背景下,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在不同基础疾病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3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9例接受mNGS检测耶氏肺孢子菌(PJ)阳性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将纳入患者分为PJP组(n=40)和耶氏肺孢子菌定植(PJC)组(n=9),根据基础疾病分布将PJP组患者分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n=11)、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n=9)、自身免疫性疾病(n=12)、慢性肺部疾病及其他(n=8)四个亚组,对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不同基础疾病的PJP患者比较发现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组患者CD_(19)~+B淋巴细胞计数[0.50(0.00,2.50)个/μl]最低、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0.60(0.43,1.13)]最低(P<0.05),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最低、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最低(P<0.05);慢性肺部疾病及其他组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比例和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比例在各组中均最高(P<0.05)。结论 非HIV感染PJP患者的基础疾病以自身免疫性疾病最为多见,不同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并发PJP时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2025年08期 v.35 1141-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程芳莉;蔡微娜;詹理睿;邓敏;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耐药情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128例。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情况;统计分析MRSA耐药、分子分型、毒力基因分布情况。结果 12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检出1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61株MRSA; MRSA对青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性较强,对呋喃妥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利福平均较敏感;MRSA金黄色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mec(SCCmec)基因分型中Ⅲ、Ⅳ占比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基因分型中t030、t309占比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位点序列(MLST)基因分型中ST22和ST59占比较高;MRSA携带的各类毒力基因中sea、icaA、clfA、hla携带率较高,均为100.00%。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MRSA检出率高,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不同,主要毒力基因为sea、icaA、clfA、hla,分子分型中Ⅲ、Ⅳ、t030、t309、ST22和ST59最常见。
2025年08期 v.35 1147-1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陈建美;刘利萍;凌冬;吴海兰;周英顺;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肠道定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CRE)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和耐药特征,为临床感染的诊疗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主动筛查2023年1月-2024年1月崇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区、肿瘤血液科、老年科等长期反复住院老年患者粪便中CRE菌株,分析CRE定植率、临床特征及抗菌药物耐药特征。结果 810例患者分离出53株CRE肠道定植菌,定植率为6.54%,其中12例发生后续感染。定植CRE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为54.72%,大肠埃希菌为37.74%,阴沟肠杆菌为3.77%,奇异变形杆菌为1.89%,弗氏柠檬酸杆菌为1.89%。感染的CRE以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为主,占比58.33%,大肠埃希菌占33.33%,奇异变形杆菌占8.33%。药敏结果显示53株定植CRE耐药表型相似,头孢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耐药,其余抗菌药物体外有一定敏感性,替加环素敏感性最高。53例定植CRE检测到51株产碳青霉烯酶,其中产金属酶为56.61%,丝氨酸酶为35.85%,同时产两种酶的有3.77%。结论 建议对高龄患者加强肠道CRE筛查,尤其是有基础疾病和侵袭性操作史患者,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交叉传播和感染。
2025年08期 v.35 1152-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梁弘;马思旻;覃凯;
目的 探究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并评估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5 3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3∶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组(4 023例)和验证组(1 341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模组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根据相关系数β对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构建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本研究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中医院感染321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98%,医院感染例次数为343次,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为6.3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OR=2.970,95%CI:1.588~5.552,P=0.001)、手术次数(OR=2.706,95%CI:1.757~4.167,P<0.001)、手术时间(OR=2.143,95%CI:1.491~3.080,P<0.001)、使用抗菌药物时间(OR=2.433,95%CI:1.675~3.543,P<0.001)、联合应用抗菌药物(OR=2.228,95%CI:1.403~3.541,P=0.001)、使用呼吸机(OR=4.095,95%CI:2.408~6.964,P<0.001)是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对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中、高风险组,随着风险等级的升高,医院感染发病率增高。模型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95%CI:0.825~0.865),验证组的AUC为0.823(95%CI:0.784~0.862),已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较好,可用于识别高风险患者,便于进行早期预防与干预,从而有效地降低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医院感染风险。
2025年08期 v.35 1157-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王势震;蒋雪莹;刘京松;侯永波;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及微小RNA-1323/白细胞介素-6(miR-1323/IL-6)、IL-23/IL-17表达。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施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且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110例肺癌患者作为感染组,根据术后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分组,另选取同期实施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且术后未发生肺部感染的110例肺癌患者作为未感染组。采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痰液进行病原学检测,统计其病原菌构成。对比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不同预后分组miR-1323/IL-6、IL-23/IL-17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323/IL-6、IL-23/IL-17评估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感染组外周血miR-1323相对表达量、血清IL-6、IL-23、IL-17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 11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痰液中检出12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73.60%(92/125),革兰阳性菌占20.80%(26/125),真菌占比5.60%(7/125); 110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32例,预后良好78例,预后不良组外周血miR-1323相对表达量、血清IL-6、IL-23、IL-17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miR-1323、血清IL-6、IL-23、IL-17联合检测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曲下线面积(AUC)为0.94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60%、87.20%,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居多,外周血miR-1323、血清IL-6、IL-23、IL-17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高表达,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具有更高预测效能。
2025年08期 v.35 1163-1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张弘;张霞;唐禹馨;
目的 探讨产时发热产妇宫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微小核糖核酸(miR)-182、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产时发热合并宫内感染产妇99例作为研究组,另选产时发热未合并宫内感染产妇11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统计产时发热产妇宫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iR-182、PCT、LBP、外周血WBC水平。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miR-182、PCT、LBP、外周血WBC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四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99例产时发热产妇宫内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07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27株,25.23%)、无乳链球菌(20株,18.69%)、巨细胞病毒(17株,15.89%)、白假丝酵母(16株,14.95%)占比较高。研究组围产期脑损伤、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宫内感染、新生儿宫内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血清miR-182、PCT、LBP、外周血WBC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四者联合检测诊断产时发热产妇宫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较单独高(P<0.05),敏感度82.70%,特异度88.30%。结论 产时发热产妇宫内感染多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巨细胞病毒、白假丝酵母感染,且会影响妊娠结局。产时发热产妇宫内感染后miR-182、WBC、PCT、LBP呈高表达,联合检测miR-182、WBC、PCT、LBP有助于诊断产时发热产妇宫内感染。
2025年08期 v.35 1168-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李肖肖;韩紫敏;彭慈爱;韦婷;陈晓春;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型受体-1(sTREM-1)、内皮素前体(pro-ET)、脂多糖(LPS)评估新生儿感染性肺炎(NIP)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10例NIP患儿纳入研究,根据治疗2周后预后情况将110例NIP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69例与预后不良组41例。比较不同临床预后NIP患儿临床资料及入院时血清sTREM-1、pro-ET、LPS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sTREM-1、pro-ET、LPS水平对NIP患儿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不同临床预后NIP患儿在出生时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侵袭性操作、羊水污染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NIP患儿入院时血清sTREM-1、pro-ET、LPS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sTREM-1、pro-ET、LPS预测NIP患儿临床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6、0.810和0.793,敏感度分别为80.65%、54.84%和58.06%,三项指标联合检测预测NIP患儿临床预后不良的AUC为0.872,敏感度为83.87%(P<0.05)。结论 血清sTREM-1、pro-ET、LPS水平联合检测对NIP患儿临床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2025年08期 v.35 1173-1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孙景巍;李娜;胡苗苗;陈妍妍;王梦瑾;李加晨;
目的 探讨宏基因二代基因测序(mNGS)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集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液样本等进行mNGS检测和传统病原体检测,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病原体检测的阳性率、病原学分布情况。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共检出223株病原体。mNGS共检出218株病原体,其中细菌46株,肺炎支原体120株,病毒51株,真菌1株。传统方法学共检出125株,其中细菌7株,病毒27株,肺炎支原体91株。mNGS方法在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高于传统方法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以混合型感染为主,相比于繁琐的传统病原体检测,mNGS检测耗时更少、诊断效能更高。
2025年08期 v.35 1177-1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马燕英;耿敏;郝慧娟;王永强;吕文英;
目的 分析轮状病毒感染腹泻(RVID)患儿肠道菌群分布与外周血微小RNA-125b-1-3p(miR-125b-1-3p)、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通路的表达及意义,为RVID患儿诊治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纳入2020年3月-2024年3月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RVID患儿为RVID组(n=104),另选100名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n=100);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分布及外周血miR-125b-1-3p、Nrf2、HO-1表达水平;根据Vesikari评分将RVID组患儿分为轻度组(n=80)与重度组(n=24),比较不同严重程度RVID患儿肠道菌群分布及外周血miR-125b-1-3p、Nrf2、HO-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miR-125b-1-3p、Nrf2、HO-1表达与RVID患儿Vesikar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RVID组肠道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梭菌属及拟杆菌属数量分别为(7.42±0.84)、(7.14±0.76)、(6.36±0.72)、(6.88±0.74)、(8.94±0.92) log copies/g,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RVID组miR-125b-1-3p表达为(1.62±0.29),高于对照组(P<0.05);RVID组Nrf2、HO-1表达为(1.24±0.26)ng/L、(25.46±3.72)ng/L,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肠道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梭菌属及拟杆菌属数量均低于轻度组(均P<0.05);重度组miR-125b-1-3p表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Nrf2、HO-1表达均低于轻度组(均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miR-125b-1-3p表达与RVID患儿Vesikari评分呈正相关(P<0.05);Nrf2、HO-1表达与RVID患儿Vesikar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RVID患儿肠道菌群中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梭菌属及拟杆菌属数量降低,外周血miR-125b-1-3p表达升高及Nrf2、HO-1表达降低,且其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2025年08期 v.35 1182-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张春爱;王俊;刘慧萍;杨赟;王勤;张玲;高楠;李雪;付丽园;张福来;韩潇潇;
目的 了解河南省某三甲儿童医院住院患儿多重耐药菌(MDRO)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某三甲儿童医院2019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住院患儿标本进行病原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全院住院患儿MDRO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 5年期间共分离MDRO 5 243株,革兰阳性菌1 674株,占比31.9%,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88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人葡萄球菌327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257株等;革兰阴性菌3 569株,占比68.1%,主要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1 654株、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723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448株等。菌株主要来源为痰液标本2 348株,占比44.8%;静脉全血、PICC血标本863株,占比16.5%;分泌物标本(眼、创面分泌物、阴道分泌物等)651株,占比12.4%;肺泡灌洗液390株,占比7.4%;腹水等343株,占比6.5%;中段尿标本339株,占比6.5%;其他(导管末端、粪便等)标本309株,占比5.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住院患儿MDRO的主要流行菌株。结论 该院5年期间分离的多重耐药菌以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提示应加强耐药菌株监测和抗菌药物监管。
2025年08期 v.35 1187-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崔欣雨;田芳英;王鸿伟;赵明;王雪玉;王鑫宇;张海娇;
目的 系统评价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感染防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采用人工与文献追踪相结合的方式,查询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4年8月1日。筛选相关文献,收集CRAB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 5.4软件以及stata 17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同时对各因素的异质性和敏感性进行验证。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7篇文献,中文文献11篇,英文文献6篇,共涉及3 275例样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RAB血流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有10项: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合并感染性休克、有创机械通气、留置尿管、消化道置管、深静脉置管、低蛋白血症、发病前使用激素和男性。结论 临床上可针对本研究获得的10项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预防及减少CRAB血流感染的发生。
2025年08期 v.35 1193-1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张秀平;梁琪伟;黄娟;吴琼芳;邓芳;
目的 调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一起由耐药白假丝酵母引起血流感染暴发的原因,为儿科病房防控真菌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省儿童医院2018年7月18日-7月26日PICU出现4例白假丝酵母血流感染患儿进行调查,组织多学科会诊、对现场环境进行卫生学检测等系列综合救治防控措施。结果 4例患儿全血培养出耐唑类和5-氟胞嘧啶类白假丝酵母,诊断为白假丝酵母血流感染。PICU环境卫生学检测35份,多处物表检出霉菌、革兰阳性球菌和克柔假丝酵母等。通过拔出导管、合理用药、更换皮肤消毒剂、规范操作等系列综合救治与防控措施,3例患儿病情好转出院,1例患儿因合并多种严重先天性疾病,家长放弃治疗后死亡。PICU后续无新增病例。结论 本次疑似白假丝酵母血流感染暴发事件可能由于清洁消毒方法不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等措施不力导致的院内交叉感染。感染管理科应与临床紧密联系,重视高危环节的管控,加强院感知识培训,严格落实清洁消毒、手卫生等基础感控措施,及时预警,多措并举,避免医院感染暴发。
2025年08期 v.35 120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单醇熙;吕辰龙;徐强;张小爱;保鹏涛;杨洋;王丽萍;方立群;
目的 明确我国城市尺度流感流行开始时间的时空分布情况,通过比较不同纬度区、年龄组中流感病毒及其亚型的流行开始时间,探究气象因素与流行开始时间的驱动关系。方法 分析2009-2018年中国流感样病例的病原监测数据,采用移动流行区间法计算上述分组中城市水平各流感流行年的流行开始时间并进行比较,并通过加性Cox比例风险模型检验流感流行开始时间与气象因素的关联。结果 在研究期间,中国342个主要城市的669家哨点医院共对3 666 453例流感样病例进行了流感病毒检测和分型鉴定。其中,H3N2阳性检出率最高(4.67%),其次是H1N1pdm09(4.44%)、Yamagata(1.73%)、Victoria(0.83%)和H1N1(0.07%)。在低纬度和中低纬度区,最高流行峰多发生在12月左右,首次流行峰多发生在10月左右。在中高纬度和高纬度区,最高流行峰和首次流行峰通常均发生在12月。与北方相比,南方的流感首次流行峰通常更早出现;相比其他3种亚型,H3N2的首次流行峰开始时间更早。温度和前一年最高流行峰的峰值以非线性方式影响最高流行峰的开始时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则以近似线性的方式显著推迟了最高流行峰的开始时间。结论 流感流行的开始时间因纬度区域和流感病毒亚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评估流感流行的时间特征,有助于对流感的流行进行早期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025年08期 v.35 1205-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李彩云;范俊杰;陈璐;孙景勇;肖淑珍;
目的 分析按蚊伊丽莎白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6月在上海某三甲综合医院分离的临床菌株53株为研究对象,收集分离出菌株患者的临床资料、药敏结果,并采用WHONET 5.6对按蚊伊丽莎白菌的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SPSS 24.0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3例分离出按蚊伊丽莎白菌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为(53.62±38.63)d,恶性肿瘤占比为41.51%。大部分患者在分离出该菌前使用过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种类≥3种。53株按蚊伊丽莎白菌临床科室分布中,血液科分布最高为21株。53株按蚊伊丽莎白菌主要来自痰液标本,占69.81%,药敏结果显示按蚊伊丽莎白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美罗培南、黏菌素、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80%。而按蚊伊丽莎白菌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最高为96.23%,其次为多西环素83.02%、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62.26%、左氧氟沙星50.94%,其余均<50%。经临床积极治疗,患者好转40例,7例因其他原因出院或者转院,6例死亡。结论 按蚊伊丽莎白菌为多药耐药菌,尤其多见于患有基础疾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大多数菌株对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敏感,是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的最佳选择。
2025年08期 v.35 1215-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郭俊龙;陈少强;周辉;邹睿琪;郭爱云;谢小兵;李萍;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情前后,医院上呼吸道常见病原体感染流行特征和肺炎支原体(MP)耐药性。方法 以2022年6月-2023年1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者和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道病原体在各月份、季节、性别和年龄段上阳性率的差异,以及混合感染情况。对MP阳性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耐药基因Sanger测序,分析MP耐药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2022年12月,SARS-CoV-2核酸阳性率迅速增加,随后下降,至2023年5月SARS-CoV-2核酸阳性率达到最高峰(55.33%)。相比之下,其他6种呼吸道病原体总体阳性率在2023年1月降至最低峰(12.07%),随后快速上升,在2023年6月再次降至次低峰(38.58%)。SARS-CoV-2及6种呼吸道病原体在不同月份和季节中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病毒(hRV)、MP、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IV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分别是:婴儿期(24.76%)、少年期(35.07%)、儿童期(19.05%)、成年期(15.22%)、幼儿期(19.42%),各年龄段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6种呼吸道病原体中,混合感染率为17.83%,构成比从高到低排名前六位分别是:hRV+MP(19.92%)、hRV+ADV(16.53%)、hRV+RSV(13.94%)、MP+ADV(9.96%)、ADV+IVA(7.77%)和hRV+IVA(6.18%)。MP耐药基因测序中有84.85%的患者存在针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突变位点,均为23S rRNA V区A2063G点突变。结论 SARS-CoV-2感染的上升拐点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下降拐点呈现同步伴随状态。不同病原体好发年龄段和流行季节均有各自特征,目前流行的MP多为大环内酯类药物23S rRNA V区A2063G突变的耐药菌株。
2025年08期 v.35 1220-1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周丽娜;杨会林;温见翔;纪玲;
目的 研究曲霉菌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曲霉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20年1月-2024年6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曲霉菌菌株的临床资料,采用VITEK MS质谱检测系统进行菌种鉴定,以YeastOne真菌药敏检测试剂盒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有效浓度(MEC)。结果 共收集非重复曲霉菌菌株864株,烟曲霉的分离率最高(42.48%),其次是黄曲霉(20.83%)、黑曲霉(15.74%)、聚多曲霉(14.24%)。标本主要来源于痰(58.33%)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35.76%)。患者男性比例(53.82%)略高于女性(46.18%),以60岁以上患者(57.98%)为主,主要来自呼吸内科(47.45%)和重症医学科(16.09%)。烟曲霉和黄曲霉对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的MEC_(90)≤0.125μg/ml,土曲霉、黑曲霉以及构巢曲霉对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的MEC≤0.125μg/ml。结论 医院分离的曲霉菌以烟曲霉为主,主要来自呼吸内科和重症医学科的老年男性人群,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对曲霉菌具有良好敏感性,烟曲霉对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低。
2025年08期 v.35 1226-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田云;刘晓勇;常瑛;杨才君;
目的 旨在明确陕西省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的建设情况、管理策略现状及阻碍因素。方法 于2022年10-11月采用问卷星设计的在线问卷调查方法,参照《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美国医院抗菌药物管理计划核心要素评价清单(Checklist for Core Elements of Hospital Antibiotic Stewardship Programs),通过微信通信软件邀请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成员或抗感染临床药师填写问卷。结果 58家医疗机构参与本次调研,所有医疗机构基本符合我国抗菌药物管理的要求,但较美国核心要素清单的要求仍有差距。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项目工作小组专业人员构成以抗感染临床药师和感染科医生为主,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完善且落实到位。在优化抗菌药物使用干预策略方面,实施抗菌药物处方前置审核的医院占37.93%;开展的抗菌药物管理项目主要有手术预防给药(86.21%)、社区获得性肺炎(72.41%)。阻碍抗菌药物科学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缺乏感染专家和感染团队(62.07%)、医院管理资金投入不足(67.24%)、医生拒绝改变处方习惯(53.45%)、缺乏领导层对抗菌药物管理的支持(55.17%)、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优先级别低(48.28%)。结论 陕西省抗菌药物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普遍重视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但多停留在行政层面,未来研究和策略制定应考虑如何克服阻碍因素,提升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水平。
2025年08期 v.35 1231-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周荃;陈东;蔡春琳;胡金伟;
目的 评价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及优化血培养送检流程对血流感染住院患者治疗结局、卫生经济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长沙医院2022-2023年血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干预与否分为试验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微生物送检及检出时间、住院及治疗时间、成本、结局和抗菌药物调整情况、多药耐药菌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感染来源、入院感染相关指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实验室诊断费用、医师接收血培养报告48 h内抗菌药物调整比例、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65.12%vs.81.63%)及指向性指标送检率(53.64%vs.72.70%)、“双管双套”送检率(27.59%vs.55.71%)升高(P<0.05),患者入院至血培养医嘱开立时间间隔缩短、阳性血培养报告时间更快(P<0.05),住院总时间缩短(P<0.05),住院总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减少(P<0.05),好转率更高、不良预后率更低(P<0.05),多药耐药菌检出率下降(P<0.05)。结论 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及优化血培养送检流程能够改善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缩短阳性血培养报告时间及住院时间,节约住院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同时,减少多药耐药菌的出现,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科学管理、精准治疗、院感防控有着提示意义。
2025年08期 v.35 1237-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蒋鹏;刘怡帆;许杰;严继承;冯玮;鲁慧哲;张昕瑶;王选锭;
目的 评估某三甲综合医院依托自研的嵌入式管理程序对临床微生物标本采样送检实现信息化综合管控的效果,为规范微生物标本采样送检提供参考。方法 在培训、监测、反馈、微生物实验室改造等基础上,通过自研嵌入式管理程序针对微生物标本采样实现信息化综合管控。从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3年1月-2022年12月患者的基础信息,从实验室检验系统提取检验医嘱、微生物标本送检信息及检测结果数据,从嵌入式管理程序后台获取2015-2022年全部出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医嘱、用药目的、医嘱执行时间、手术及手术状态信息,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6月和2014年6月该院住院患者首剂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分别为36.50%和41.67%,实现信息化综合管控后显著升高;2015-2022年平均送检率为78.33%,与信息化综合管控前2013-2014年的39.39%相比提升了9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生物标本结构持续优化,痰标本占比逐年下降,血标本占比逐年上升,趋势χ~2检验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痰标本占比8年下降26.49%,血标本占比提高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微生物标本采样送检的全流程信息化综合管控,不仅能大幅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还优化了微生物标本结构,为临床提供了更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依据,为切实改进病原学送检提供参考。
2025年08期 v.35 1242-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程颖;邱素红;
目的 比较消毒供应中心传统清洗筐与新型特制清洗筐对器械盘清洗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 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结合喷淋清洗机操作流程,设计和改良传统器械清洗筐成为带筛网清洗筐。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消毒供应中心2024年3月的600件污染器械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带筛网的新型特制清洗筐进行清洗消毒,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洗筐进行清洗消毒方法。采用目测法、光源放大镜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器械盘表面、内角、边缘凹槽处进行对比,检测不同清洗筐对器械盘清洗效果影响。结果 ATP生物荧光剂检测结果显示,新型特制清洗筐清洗质量优于传统清洗筐清洗质量(P<0.05)。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实验组表面清洗合格率(91.33%)、内角清洗合格率(89.00%)、边缘凹槽合格率(86.33%)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相比传统清洗筐清洗效果,新型特制清洗筐能够显著提高器械盘清洗质量,从而显著提高其清洗质量合格率,提高工作效率。
2025年08期 v.35 1247-1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晓菲;陈东方;梁新月;
目的 探讨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中应用ABC分类法与6S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2023年1-12月发放出库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共计18 403 859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1-6月发放出库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共计9 201 883件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2023年7-12月发放出库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共计9 201 976件为观察组实施ABC分类法与6S管理模式对无菌物品进行管理。分析实施前、后无菌物品的管理质量,并比较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满意度。结果 ABC分类法与6S管理模式实施后,无菌物品的入库准确率、完好率、规范放置率、发放准确率及临床科室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缺货率较实施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物品发放时间和盘库耗时分别为(3.53±0.79)min、(40.50±23.14)min均优于实施前的(6.12±1.56)min、(110.23±16.80)min(P<0.05)。库存周转率由2.33%提高至4.67%(P<0.05)。结论 ABC分类法与6S管理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中,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和临床科室的满意度,能有效保障无菌物品管理质量。
2025年08期 v.35 1251-1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黄蓉;江丽;彭佳欣;吴艳秋;江婷;史娇娇;曹英;
目的 检索、提取并整合牙科手机清洗质量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指南网站、专业网站及数据库中关于牙科手机清洗的相关证据,检索时间限制为建库到2024年6月,文献类型包括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标准规范等。由4名研究人员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及整合。结果 共纳入文献9篇,其中指南4篇,行业标准3篇,系统评价2篇。最终汇总了29条最佳证据,内容涵盖管理要求、人员要求、操作要求、现场预处理、回收转运、清洗及清洗质量评价7个方面。结论 该研究总结的牙科手机清洗质量管理最佳证据较为科学、全面,可为制定规范的牙科手机清洗流程提供循证依据。
2025年08期 v.35 1256-1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