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良方;李刚;侯晓慧;尹晓丽;王文;李莎莎;陶佳;赵梅;胡瑞;贾伟;师志云;
目的 了解某医院7年间肺炎克雷伯菌(KP)及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临床分布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和趋势,为临床医生和决策部门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支持。方法 收集2015-2021年某医院临床分离的KP及CRKP菌株,采用WHONET 5.6和SPSS 26.0软件对标本来源、科室来源、药敏试验结果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5-2021年共分离非重复KP 8 181株,急诊科检出率最高(15.69%);主要分离自痰液(51.83%)。KP对头孢唑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64.36%、3.97%和3.31%。2015-2018年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上升,从2018年开始,近两年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及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出现下降。2015-2021年共分离CRKP 327株,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近两年检出率有所下降。CRKP对头孢菌素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为高度耐药,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性出现下降,对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敏感。结论 2015-2021年间该医院临床分离KP和CRKP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耐药率总体趋势呈上升趋势,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变化,预防和控制CRKP的产生和传播。
2023年10期 v.33 1468-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史瑶;朱敏;杜明梅;马慧;刘运喜;
目的 筛选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降低CRKP感染率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ICU收治的406例CRKP感染患者为CRKP组,按照1∶1的比例选取同期414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感染患者为CSKP组。采用病例回顾性对照研究,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标本均以痰液为主,分别为46.05%和62.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天数>14 d,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液系统,基础疾病包括呼吸衰竭、肝脏疾病、低蛋白血症、心血管疾病、贫血、电解质紊乱、糖尿病、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包括手术、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合并其他细菌感染、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感染前用药>10 d是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贫血,侵入性操作中手术、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联合使用抗菌药物>3种以及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针对CRKP感染高风险患者应加强评估,提升机体抵抗力,避免侵入性诊疗操作,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卫生规范,降低住院患者CRKP感染的风险。
2023年10期 v.33 1473-1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周忠;陈默;井晓婷;严英;万雅璐;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SP)患者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收治的82例SP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2例普通肺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Akt、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kt/NF-κB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对S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Akt、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82例SP患者入院后28 d死亡30例,死亡组患者Akt、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及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kt、NF-κB mRNA与TNF-α、IL-1β、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Akt、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联合预测SP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敏感度为96.67%,特异度为63.46%。结论 SP患者血清Akt/NF-κB信号通路分子表达上调,检测Akt/NF-κB信号通路分子表达对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2023年10期 v.33 1477-1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刘立新;童绥菊;袁海涛;万敏;付薇;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病原学特点及心肌酶谱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21年1-3月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AMI患者为病例组,其中合并肺部感染26例(感染组)和未合并感染104例(未感染组),另选取56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肺部感染痰标本分离病原菌分布特点,检测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高敏肌钙蛋白(hsTn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炎性因子水平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 26例AMI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占比分别为42.31%、57.69%;病例组炎性因子及心肌酶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IL-6、TNF-α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900。结论 AMI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炎症因子及心肌酶谱指标均呈高表达,且PCT、IL-6、TNF-α联合检测对AMI合并肺部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3年10期 v.33 1482-1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6 ] - 曾小曼;余再新;陈泽江;张腊喜;曾小慧;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合并肺部感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D64、胃饥饿素/肥胖抑制素(Ghrelin/Obestatin)水平变化及联合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6月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ICM合并肺部感染患者96例为研究组,同期ICM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96例为对照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CD64、Ghrelin/obestatin水平预测ICM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研究组NLR、CD64与血清PCT、IL-6、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Ghrelin/obestat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CD64水平与PCT、IL-6、CRP水平呈正相关性,Ghrelin/obestatin水平与PCT、IL-6、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NLR、CD64、Ghrelin/obestatin联合预测ICM并发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敏感度为85.42%,特异度为78.12%。结论 ICM合并肺部感染患者NLR、CD64、Ghrelin/obestatin呈异常表达,应用三者联合检测可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可靠参考。
2023年10期 v.33 1486-1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吴黎明;李娜;罗珊;赵彩杰;王建辉;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模型构建。方法 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行PCI术的250例CHD老年患者分为感染组30例和未感染组220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D患者PCI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对老年CHD患者PCI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外周血CD_4~+水平低、有吸烟史、有侵入性操作、外周血血红蛋白(Hb)水平<90 g/L是老年CHD患者PCI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回归方程模型为logit(P)=-9.875+年龄×1.324+外周血CD_4~+水平×1.232+吸烟史×1.045+侵入性操作×1.345+外周血Hb水平×0.983。ROC曲线分析显示,当logit(P)>12.050时,模型预测老年CHD患者PCI术后肺部感染诊断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74.09%。结论 年龄大、外周血CD_4~+水平低、有吸烟史、有侵入性操作、外周血Hb水平<90 g/L是老年CHD患者PCI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预测价值较高,临床可针对以上情况的患者采取相应治疗及干预措施,以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2023年10期 v.33 1490-1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陈净;何昌华;杨召伍;陈山;叶保旭;何林琳;
目的 通过对海南文昌地区1例因感染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致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导致死亡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探讨感染类鼻疽的早期诊疗及预防重症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确诊为BP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用描述性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展、实验室、影像学及诊疗资料分析总结,并查阅文献,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易感人群、临床表现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 该患者入院血糖31.4 mmol/L,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入院后反复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部影像学显示双肺感染实变呈进行性加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升高,血、痰培养均分离到BP;采取抗感染、呼吸机辅助通气、纤支镜肺泡灌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血液灌流等方案治疗,均未能控制病情迅速进展,伴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脓毒性休克,意识不清,符合BP致重症肺炎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特征,在类鼻疽病临床分型中属于典型的急性败血症型,后因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死亡。结论 文献显示BP在海南地区较常见,临床医生对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者,应高度警惕该病;相关标本培养出BP是诊断BP感染的金标准,积极送检培养,结合流行病史、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资料,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精准化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同时,本病案提醒对糖尿病患者并发BP感染时,应高度警惕疾病进展为重症肺炎和脓毒血症。
2023年10期 v.33 1495-1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李贤英;丁克元;王捷;
目的 建立长期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风险个体化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长期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及同期230例长期气管切开无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长期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软件建立预测长期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验证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预测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原发性疾病为肺部疾病、吸烟史、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气管切开前7 d内经常误吸、气道湿化不足/过度是长期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筛选的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模型,R软件计算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11,预测能力良好。ROC曲线结果提示该列线图模型在预测长期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62 (95%CI:0.792~0.932)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81.7%。结论 基于糖尿病、原发性疾病为肺部疾病、吸烟史、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气管切开前7d内经常误吸、气道湿化不足/过度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长期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
2023年10期 v.33 1500-1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牛玲娟;王玲玲;吕东霞;王亚敏;任梦园;
目的 分析食管癌(E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56例行手术治疗的EC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未感染组116例,分析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感染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40例EC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病原菌56株,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手术时间≥4 h、术后置管时间≥7 d及白蛋白<30 g/L为EC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EC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模型,利用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48-0.914),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EC术后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年龄≥60岁、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手术时间≥4 h、术后置管时间≥7 d及白蛋白<30 g/L为EC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上述因素为基础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EC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预测具有指导作用。
2023年10期 v.33 1504-1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 吴丽;王海荣;杨鲜;杨金玉;李娜;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剂(TIMPs)表达水平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联,为食管癌的病因学研究和靶向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食管癌患者50例和食管炎患者50例分别为食管癌组和食管炎组,另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Hp感染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MPs/TIMPs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食管炎组、食管癌组Hp阳性率分别为14.0%、36.0%、84.0%;与对照组比较,食管炎组、食管癌组MMP-2、MMP-9、TIMP-1、TIMP-2 mRNA相对表达量与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食管炎组比较,食管癌组MMP-2、MMP-9、TIMP-1、TIMP-2 mRNA相对表达量与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 Hp阳性食管癌患者MMP-2、MMP-9、TIMP-1、TIMP-2 mRNA相对表达量和TIMP-1、TIMP-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Hp阴性食管癌患者(P<0.05),MMP-2、MMP-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Hp阴性食管癌患者(P<0.05)。结论 Hp感染促进食管癌细胞MMPs/TIMPs相关mRNA的转录水平,可正向干预TIMP蛋白表达,但对MMP蛋白表达存在负干预。
2023年10期 v.33 1508-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顾晓会;盛丹;邹萌;李奇蒙;王晓驰;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及血清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及肠道微生态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108例,根据是否出现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21例和未感染组87例。无菌采集患者痰液、中段尿、粪便及皮肤创面分泌物行病原菌分离鉴定,收集患者术后首次新鲜粪便行肠道菌群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NF-κB、MCP-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性分析胃肠道菌群分布与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 胃癌根治术后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和住院时间≥14 d为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感染组胃肠道大肠埃希菌菌落数量高于未感染组,双歧杆菌数量低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D乳酸、DAO水平低于未感染组,血清NF-κB、MCP-1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感染组大肠埃希菌菌落数量和D乳酸、DAO水平呈正相关,双歧杆菌数量和D乳酸、DAO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术后感染患者血清NF-κB、MCP-1水平显著升高,其胃肠道菌群分布与肠道屏障功能密切相关。
2023年10期 v.33 1512-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李威;王崇锋;王凯剑;何耿;何国平;
目的 探讨膀胱癌术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8受体1(CXCR1)/白细胞介素-8受体2(CXCR2)轴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尿路感染(UT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八医院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后发生UTI的80例患者为感染组,同期80例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后未发生UTI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UTI病原菌分布,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IL-8、CXCR1、CXCR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水平。结果 80例UTI患者共分离8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74.39%)为主;感染组IL-8、CXCR1、CXCR2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L-1β、PGE2、MMP-9、VEGF、F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患者IL-8、CXCR1、CXCR2表达分别与TNF-α、IL-1β、PGE2、MMP-9、VEGF、FGF呈正相关(P<0.05)。结论 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后UTI与IL-8/CXCR1/2轴信号通路高表达密切相关,且可能会促进患者肿瘤病情发展。
2023年10期 v.33 1517-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李超群;吴利兵;刘磊;厉波;曹勇;
目的 探讨输尿管结石(CU)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转化因子-β1(TGF-β1)、果蝇同源信号蛋白(Smads)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日照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8例行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术CU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分为感染组15例和未感染组83例,分析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检出病原菌分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U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检测血清Smads及TGF-β水平。结果 15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2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占比6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双J管留置时间≥7 d、ALB水平<30 g/L均为CU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血清Smad1、Smad7、TGF-β1水平高于未感染组,Smad4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年龄、合并糖尿病、双J管留置时间、ALB水平均为CU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感染可引起患者血清TGF-β1和Smads水平异常。
2023年10期 v.33 1522-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徐娟;刘希杰;刘芳;王莹莹;王平;
目的 探讨光子治疗仪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伤口感染的效果,为手外伤的治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01月-2021年12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因手外伤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术的96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术后均予以常规换药处理,研究组另额外予以光子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瘢痕评分及手功能。结果 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皮瓣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2.20±2.86)d及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6.21±1.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研究组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为64.58%,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560,P=0.002)。结论 光子治疗仪治疗可减少手外伤组织缺损伤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抑制瘢痕增生并改善手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023年10期 v.33 1526-1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郭永春;曹耀威;王喆;魏驰;汪冰;
目的 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和D-二聚体(D-D)表达水平及其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8月-2021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分析其术后感染率和病原菌分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D-D对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多因素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6例患者在术后发生感染(10.67%),均为慢性假体周围感染,检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12株、8株;感染组术后1 d、3 d、7 d NLR、D-D、血沉、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术后3 d NLR、D-D预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敏感度分别为77.41%、75.18%,特异度分别76.25%、74.59%,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810;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糖尿病病史、NLR、D-D、手术时间、长期类固醇激素使用史均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受多因素影响发生感染,而NLR、D-D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予以监测。
2023年10期 v.33 1530-1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姚惠;李占结;秦颖;李松琴;刘娟;臧凤;张永祥;
目的 回顾性分析耳鼻喉科手术患者连续8年主动筛查结果,根据分析结果为临床制订筛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调取2013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检出病原菌分布,以及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连续8年耳鼻喉科住院手术患者主动筛查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12.60%(980/7 775),多药耐药菌(MDRO)检出率为12.86%(126/980);共检出病原菌1 062株,革兰阳性菌686株(64.60%),革兰阴性菌326株(30.69%),真菌50株(4.71%); 126株多药耐药菌分别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10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 7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 6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 3株。病原菌和MDRO检出阳性率与年龄、疾病种类相关(P<0.05);患者医院感染率与性别、年龄、检出病原菌有关(P<0.05);检出病原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性别、年龄>65岁、鼻部和咽喉部疾病、使用抗菌药物有关(P<0.05)。结论 针对耳鼻喉科的男性老年患者,鼻咽部疾病患者主动筛查检出病原菌需要关注,严格落实各项院感防控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2023年10期 v.33 1535-1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赖小玲;王晓秋;麦金丽;姚柳芳;洪嘉恩;黄惠兴;
目的 探讨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GM)病原学特点及Nod样受体家族含有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和白细胞介素(IL)-1β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21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收治的84例GM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脓肿型GM占比及感染病原学特点,检测GM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IL-2、IL-8和IL-6水平及乳腺病变组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IL-1β水平,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38例(45.24%)脓肿型GM患者共分离病原菌32株,主要为棒状杆菌,其中水生棒状杆菌9株、微小棒状杆菌8株、G群棒状杆菌5株、杰氏棒状杆菌4株;29株棒状杆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庆大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与非脓肿组相比,脓肿组外周血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催乳素(PRL)、IL-2、IL-8、IL-6水平及乳腺组织NLRP3、ASC、caspase-1和IL-1β水平均升高(P<0.05); NLRP3、ASC、caspase-1、IL-1β及其联合鉴别诊断脓肿型GM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0.799、0.754、0.757和0.932。结论 脓肿型GM病原菌以棒状杆菌为主,对庆大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NLRP3炎症小体和IL-1β表达增强,且对脓肿型GM有良好的鉴别效能。
2023年10期 v.33 1540-1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刘冰;王丽;金雯;王宏伟;尹天泉;王婷;
目的 构建科室感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期为评价科室感控提供全面、系统、可量化的标准。方法 在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订指标体系初稿,并编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对北京市2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25和0.940,判断依据分别为0.936和0.944,熟悉程度分别为0.914和0.936。第二轮函询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245、0.342、0.437。最终确定的科室感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31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科室感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能够对科室感控工作提供客观、公正的考核。
2023年10期 v.33 1564-1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黄慧敏;嵇小倩;李亚楠;杜力;孙瑞琪;贾丽丽;徐晓莉;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况,为降低发生风险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2年12月-2021年12月南京某军队医院上报的144名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设置基本信息和职业暴露情况两个部分,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人员类别等,职业暴露情况涉及职业培训、暴露场所、种类、致伤物、时机、程度及暴露后的预防处置等条目。结果 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以女性为主,年龄主要分布在20~30岁,工作年限1年以内,且以护理系列为主;发生科室以外科系统为主,职业暴露发生场所集中在普通病房;通常血源性职业暴露以发生锐器伤为主要事件,涉及的器具以头皮针居多,其次是静脉留置针和手术缝针,受伤程度以轻症为主;暴露源以乙型病毒肝炎居多。结论 医院应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相关防护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提高防护行为和工作熟练程度,并细化、完善职业防护措施体系。
2023年10期 v.33 1569-1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李锦;张春燕;彭薇;张民杰;姚宏武;杜明梅;刘运喜;周红辉;
目的 分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医护工作人员特异性受体结合结构域(RBD)中和抗体变化,了解高风险人群免疫应答,为后续健康随访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25日某综合医院385例感染SARS-CoV-2在岗医护工作人员,收集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信息,检测末梢血SARS-CoV-2特异性抗体[S-IgM、S-IgG和RBD中和抗体(荧光免疫层析法)]表达水平,JPR模型分析表达趋势。结果 JPR模型分析显示,S-IgM、S-IgG和RBD中和抗体分别在出现症状后4天、6天和6天上升趋势明显,S-IgM在出现症状后8天开始下降。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和发热症状均与RBD中和抗体关联性弱;随着年龄增加,RBD中和抗体表达下降;接种疫苗会增加RBD中和抗体表达。结论 SARS-CoV-2特异性抗体S-IgM、S-IgG和RBD中和抗体在出现典型症状后4~6天升高趋势明显,RBD中和抗体维持时间长。此外,随年龄增加,RBD中和抗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2023年10期 v.33 1574-1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丁东方;付士辉;赵冬雪;林锦绣;师凌昊;李玉柱;朱毅;卢金梅;
目的 探讨热带地区方舱医院轻症和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焦虑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方舱内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调查。结果 在296例新冠病毒感染者有效问卷中,76例(25.7%)出现焦虑,其中轻度焦虑64例(21.6%),中度焦虑12例(4.1%),没有重度焦虑的发生;147例(49.7%)的感染者出现抑郁,其中轻度抑郁104例(35.1%),中度抑郁41例(13.9%),重度抑郁2例(0.7%)。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焦虑发生率分别为36.9%和21.4%(P<0.05),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7.7%和49.0%,无统计学差异;女性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均高于男性(P<0.05);轻症感染者SAS得分高于无症状感染者(P<0.05),学生和退休人员的SAS和SDS得分低于其他职业(P<0.05),不同学历和年龄感染者SDS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轻症或无症状新冠病毒感染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应及时采取相关的心理干预措施,缓解其负面心理状态。
2023年10期 v.33 1579-1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王芸;陈奇超;刘宇奇;李瑾慧;王凯英;刘慧莹;李鹏;贾雷立;
目的 分析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耐药菌分布特征,以期为指导医院消毒措施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1年7月-12月医院呼吸内科的ICU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采样,使用5种抗生素培养基进行耐药菌株筛选和分离培养,采用全长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和一代测序技术鉴定菌种。结果 对ICU的8个高频接触点位共采集6批次48份环境拭子,共有35份样本培养阳性,总阳性率为72.92%。经筛选分离鉴定得到115株细菌,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14株,12.17%)、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3株,11.30%)和肺炎克雷伯菌(11株,9.57%);耐药菌负荷较多的采样点是水槽存水弯(30株)、水龙头(25株)、床头柜(20株)、床栏杆(18株);水槽存水弯以铜绿假单胞菌(4株,13.33%)、肺炎克雷伯菌(4株,13.33%)的检出为主;水龙头以贝氏不动杆菌(4株,16%)、铜绿假单胞菌(4株,16%)为主;床头柜以铜绿假单胞菌(2株,10%)为主;床栏杆分离出18株耐药菌,以鲍氏不动杆菌(6株,33.33%)为主。结论 医院ICU不同物体表面的耐药菌分布存在差异,靠近水源及患者的采样位置耐药菌较多,提示医院需加强ICU物体表面消毒措施,以有效控制潜在的院内耐药菌感染及传播。
2023年10期 v.33 1584-1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刘振华;姜楠;李洋;陈永刚;范婷文;杨怀义;王海青;富大鹏;
目的 调查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s)污染现状,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医院13台独立水源口腔综合治疗台,采用7.5‰的次氯酸钠消毒管路,采集消毒前、后三用枪和高速手机水样,计算菌落总数,采集其中两台牙椅三用枪和高速手机水样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进行物种相对丰度、β多样性分析。结果 DUWLs三用枪位点消毒前菌落总数为(1 621±853)CFU/ml,消毒后菌落总数为(3±7)CFU/ml;高速手机位点消毒前菌落总数为(2 787±1 239)CFU/ml,消毒后菌落总数为(3±8)CFU/ml; DUWLs消毒前后三用枪和高速手机水样菌落总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UWLs水样中主要门是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超过65%,其他门包括浮霉菌门、拟杆菌门、蓝藻门、放线菌门、螺旋菌门等,消毒后,物种相对丰度降低,尤其是鞘氨醇单胞菌属、浮霉菌属。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消毒前后两组间β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UWLs存在微生物污染,其内壁有生物膜,存在引起医院感染的潜在风险。使用7.5‰的次氯酸钠消毒剂对DUWLs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可常规应用于临床口腔综合治疗台。
2023年10期 v.33 1588-1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吴志萍;徐伟;陈辉;徐凤;
目的 探讨手供一体仓储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无菌手术包供应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手供一体仓储系统使用前后6个月无菌手术包供应人力成本、发包效率、无菌物品管理质量、加急物品供应及时率及工作人员满意度等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 使用手供一体仓储系统后,发包效率显著上升,由200包/60 min提升到200包/10 min,发包人数由3人下降至1人;查包率由0.72‰下降到0.07‰,包装破损率由0.84‰下降到0.04‰,过期包率由1.34‰下降到0.10‰,急需物品供应及时率由99.68%上升到99.95%;工作人员满意率由73.47%上升到95.92%;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供一体仓储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对无菌手术包的管理水平及供应能力。
2023年10期 v.33 1592-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