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论著_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专题

  • 2019-2020年冬春季武汉儿童医院收治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

    唐锋;罗万军;王筱雯;刘为勇;侯红艳;陈中举;熊燕;陈智;刘洁;王芳;赵滢;

    目的对2019-2020年冬春季节武汉儿童医院收治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2)感染患儿的流行病学发病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为科学防控及高效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武汉儿童医院冬春季(2019年11月1日-2020年2月29日)收治诊疗的流感样、流感确诊、新冠样和新冠确诊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年龄、性别、确诊日期、地区的病例数及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统计期内,流感样病例报告共44 038例,男生总发病例数高于女生,各年龄段不同性别间的流感样患儿发病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90,P<0.001),不同年龄段以6岁~段患儿为主;流感确诊病例报告7 311例,甲流确诊患儿占77.8%,高于乙流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72,P=0.001);甲、乙流确诊患儿均以6岁~段为主,各年龄段不同性别间的乙流确诊患儿例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高于女生(χ~2=15.009,P=0.010)。同期,新冠样病例(含疑似及确诊病例)报告482例,以29天~1岁患儿为主;新冠确诊病例报告221例,以6岁~段患儿为主,但各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新冠样或新冠确诊患儿发病例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地区分布方面,新冠确诊病例分布占比最高的五个辖区依次为为洪山区、汉阳区、江岸区、硚口区、武昌区。结论流感样患儿以6岁~段儿童为最高发人群,且男生的易感性高于女生;当前不同年龄段儿童流感防控的主要型别为甲流;各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儿童对SARS-CoV-2普遍易感,6岁~段儿童在流感确诊及新冠确诊患儿中占比均为最高;在城市防控方面,应加强高密度人口区域的儿童新冠传染防控。

    2020年15期 v.30 2241-2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19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 河南省127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

    崔芳芳;何贤英;高景宏;赵杰;翟运开;

    目的分析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官方发布的数据,对河南省确诊的1 272例COVID-19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河南省2018年末常住人口数计算发病率、病死率。计算此次疫情确诊病例环比增长率,对比分析河南省同全国、湖北省的异同。利用百度迁徙指数进行河南省日发病率与人口迁入规模相关性分析。结果截止2020年3月9日,河南省COVID-19累计发病率为1.32/10万,累计治愈出院人数占98.03%,粗病死率1.73%。确诊病例中男性占54.18%,年龄主要分布在30~60岁,56.60%病例有武汉暴露史,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长中位数为6.0 d。2020年1月25日-2月9日为高发阶段,共报告病例1 041例,占81.84%。信阳、郑州、南阳、驻马店为河南省病例数量排名前四位的地区,占全省病例的57.08%。日发病率与14 d前迁徙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30,P<0.001)。结论病例以男性为主,50~60岁为高发年龄,早期病例均有武汉旅居史,各地市距离湖北的空间距离及人口迁移程度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

    2020年15期 v.30 2247-2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2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2 ]
  • 武汉市3572份样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李辉;邓可斌;马欣;余昪昪;易新林;陈颖;田波;张清;

    目的分析武汉市洪山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核酸检测结果在不同采样点、人群和年龄的阳性率分布情况。方法对2020年2月8日-2020年3月7日,湖北省中医院社区巡诊医疗队核酸采样后收集的3 572份样本,对比各采样点阳性率情况。结果密接点(密切接触人群)583例,核酸检测阳性率在所有采样人群最低,为0.17%;隔离点(疑似病例人群)1 716例,阳性率为5.30%,阳性人员年龄分布以30~69岁居多,占83.52%,且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点661例,阳性率为0.91%;养老院(间接接触人群)272例,阳性率为5.51%;医院病房(确诊病例人群)340例,阳性率为24.71%。结论各采样点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医院病房、养老院、隔离点、康复点、密接点。其中隔离点患者年龄以中老年人为主,女性居多;养老院作为一类特殊场所,在今后疫情防控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2020年15期 v.30 2252-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体及核酸检测和影像学诊断价值

    薛国辉;刘晓峰;陈春辉;华琳;熊功友;罗云;洪涛;袁亮明;熊小明;许海波;程章松;陈晓宇;徐莹;陈越;刘美子;邓林峰;陈玲;

    目的探究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IgM/IgG)抗体检测、咽拭子和痰液核酸检测以及CT影像学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8日-2020年3月5日56例确诊2019-nCoV感染的住院患者和同期留观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纳入研究患者行IgM/IgG总抗体和IgM抗体检测,记录患者CT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数据和临床一般资料;选取19例确诊患者同时采集痰液和咽拭子标本,行核酸检测。统计学分析各检测方法的诊断性能。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诊组CT异常率高于留观组(P<0.05)。确诊患者IgM/IgG总抗体检出率为98.21%,IgM为83.93%,初次咽拭子核酸检出率为55.36%。2例患者经>3次咽拭子核酸确诊。复核抗体检测诊断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处于较高水平,优于IgM、CT和咽拭子初次核酸检测,且有助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结论 2019-nCoV IgM/IgG总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可作为核酸检测阴性疑似病例的补充检测、在疑似病例确诊时与核酸检测协同应用或用于快速鉴别CT异常患者,此外由于其检测简便易行且快速,或可适用于基层医院对密接人群核酸检测筛查的协同检测手段。

    2020年15期 v.30 2256-2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2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15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血清免疫学特点

    许靖;韩明锋;赵凤德;张婷;马蕾;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免疫学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日-2020年2月18日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液检验结果,包括T淋巴细胞、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CD_4/CD_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免疫学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的统计方法,统计各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和截断值(Cut-off value)。结果武汉返乡人员70例,本地户籍150例,农村户口128例,发病时间在1月下旬者87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和胸闷为主,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重症组患者T淋巴细胞、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低于普通组,而IL-6、CRP和SAA高于普通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D_8~+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IL-6和SAA筛查危重症患者的AUC>0.700。CD_8~+T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降低的截断值分别为200.41个/μl和931.56个/μl,IL-6和SAA升高的截断值分别为18.92 pg/ml和129.70 mg/L。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时预警危重症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达81.224%和83.893%。结论普通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程度存在差异,早期联合检测CD_8~+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以及IL-6、SAA水平升高对于危重症感染者的预警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0年15期 v.30 2261-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常州市5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核酸检测结果比较

    郑国军;张宏宇;陈春华;仇亚莉;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不同标本类型核酸检测结果。方法以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30日-2020年2月23日51例临床诊断为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采集的肛拭子及咽拭子标本,采用双重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Dual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ual q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比较两种标本类型病毒核酸检出率。结果 51例患者中,咽拭子标本检出率为56.86%,肛拭子标本检出率为21.57%,两种样本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咽、肛拭子同时检出者与咽拭子检出、肛拭子未检出者ORFlab基因及N基因核酸扩增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咽拭子和肛拭子同时检出SARS-CoV-2的患者,发现有7例病例是首先在咽拭子中检出SARS-CoV-2,数天后(6.44±5.68,中位数7天)在肛拭子中检出。结论咽拭子标本与肛拭子标本均可有效检测SARS-CoV-2,两者同时检测可提高SARS-CoV-2病原学诊断率,建议同时采集咽拭子和肛拭子;通过分析咽拭子、肛拭子标本检出时间差,为实验室采集SARS-CoV-2标本时机提供参考。

    2020年15期 v.30 2266-2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10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 ]
  • 感控监测系统的构建及在新冠肺炎职业暴露管理中的应用

    王豪;孙启荻;陈萍;陈炜;陈雪娥;黄昊;徐迪雄;

    目的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感控监测系统,加强一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发生率。方法应用COVID-19感控监测系统,对某援鄂医疗队132名医务人员脱摘防护用品流程进行实时监测,监测脱摘防护用品失误及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医务人员264人、操作529例次,发现并及时阻止脱摘防护用品失误148例次,失误率为27.98%,未采用感控监测系统的人员(武汉火神山医院入驻前期)职业暴露率高于采用该系统的人员(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以及武汉火神山医院入驻后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的COVID-19感控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并纠正医务人员在脱摘防护用品环节中的失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确保零感染目标实现。

    2020年15期 v.30 2270-2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三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病原学及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祝丙华;冯攀;李芳芳;霍文静;王景华;王立贵;林虎;张金萍;

    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有关冠状病毒相关感染研究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3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至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再至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冠状病毒在感染力、传播力、致死率、临床表现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感染机制、临床治疗、防控措施等方面,创新性地进行横向比较,以期为了解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链条、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2020年15期 v.30 2274-2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20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 ]

论著_基础研究

  • 检测5种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余柏增;孙宁;王颖;王卫萍;黄红娟;苗留飞;陈勇;曹进;李晓军;

    目的建立并评价一种多重降落PCR(Multiplex Touchdown PCR,MT-PCR)方法检测5种碳青霉烯酶基因。方法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保存的42株耐碳青霉烯类菌株和合成的带有OXA-48部分基因质粒,建立5种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多重降落PCR方法,分析其特异性、敏感性,并收集东部战区总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送检的临床无菌体液标本67份及其分离菌株36株进行临床应用评价。结果 MT-PCR可用于5种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测,对blaOXA-48、blaVIM和blaKPC检测限均为200 CFU/ml,而对blaIMP与blaNDM的检测限为2×10~3 CFU/ml。42株临床分离菌株的MT-PCR检测结果与单重PCR检测结果完全一致。以抗菌药物药敏试验为参考方法,67个无菌体液标本的MT-PCR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且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0%和100.00%。结论 MT-PCR方法能有效地用于临床分离物和无菌体液标本中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

    2020年15期 v.30 2281-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CA125和腺苷脱氨酶测定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包义波;赵兴婵;

    目的探讨血清及胸水糖类抗原CA125 (Carbohydrate antigen,125)、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病例组,70例非结核性胸水患者为对照组。病例组及对照组行血清、胸水CA125、腺苷脱氨酶的检测。分析血清、胸水CA125、腺苷脱氨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胸水CA125、腺苷脱氨酶检测结果。结果血清CA125+腺苷脱氨酶的诊断特异度为92.86%,高于CA125、腺苷脱氨酶单项诊断的特异度(P<0.05)。胸水CA125+腺苷脱氨酶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80%,且胸水CA125+腺苷脱氨酶的诊断特异度为87.14%,准确度为92.11%,高于CA125(P<0.05)。病例组治疗前的胸水CA125、腺苷脱氨酶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治疗2周后的胸水CA125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而腺苷脱氨酶低于治疗前(P<0.05)。胸水CA125、腺苷脱氨酶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802,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26,准确性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胸水CA125、腺苷脱氨酶的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动态检测血清及胸水CA125、腺苷脱氨酶有助于更好地评估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

    2020年15期 v.30 2287-2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 ]
  •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康;陈淼;梅鸿;覃松;魏珩;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患者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SCAP患者118例作为SCAP组,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SCAP组患者病原特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FGF21)水平,比较两组不同肺炎程度评分(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CURB评分FGF21水平,分析FGF21浓度与PSI、CURB评分、体温、空腹血糖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FGF2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评价SCAP患者的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SCAP组118例患者共检出病原80株,主要以流感病毒、铜绿假单胞菌、嗜肺军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为主;SCAP组FGF21水平(851.77±283.15)pg/ml高于对照组(76.80±21.93)pg/ml(P<0.001); FGF21在PSI分级IV~V级患者浓度高于I~III级患者(P<0.001),二者相关系数为0.321(P=0.021);FGF21浓度随CRUB评分增加而不断升高(P<0.001),二者相关系数为0.253(P=0.045);ROC分析结果显示,FGF21对SCAP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PCT、CRP、WBC。结论 FGF21与S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可作为临床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2020年15期 v.30 2292-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 ]
  • 不同基线CD4+T细胞水平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IV/AIDS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的临床特点

    叶韦玮;吴霜;陈永薪;楼莲青;陶兴飞;

    目的探究不同基线CD_4~+T细胞水平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HIV/AIDS患者与合并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s,OI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5月于义乌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接受治疗的126例HIV/AIDS患者,经筛选后收集其基线CD_4~+T细胞计数结果,随后进行每隔3个月的随访调查并对其OIs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126例HIV/AIDS患者共发生OIs 118例次,发生率93.65%;以口腔感染、结核菌感染、病毒性腹泻发生为主;基线CD_4~+T细胞数量>500个的患者OIs发生率为38.46%,低于其他各组(P<0.05),基线CD_4~+T细胞数量<50个的患者OIs发生率为160.00%,基线CD_4~+T细胞水平的越低,OIs的发生率越高(P<0.05);相同治疗时间,基线CD_4~+T细胞水平越低,OIs发生的例数越多(P<0.05);各基线CD_4~+T细胞水平以肺、口腔、胃肠道的部位感染为主,病原类型以细菌感染为主;基线CD_4~+T细胞>500的患者各数量感染人数均为最少,基线CD_4~+T细胞水平越低,患者出现OIs的部位越多(P<0.05)。结论基线CD_4~+T细胞水平与HIV/AIDS患者发生OIs密切相关,尽早开始ART治疗对减少OIs的发生,提升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价值。

    2020年15期 v.30 2296-2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论著_内科感染研究

  • 医院获得性艰难梭菌感染临床诊疗现状研究

    刘娟;李琳;李松琴;刘云;张永祥;张卫红;刘波;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医院获得性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诊疗现状,为提高疾病防治水平提供实践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52例医院获得性CDI病例的基本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医生对艰难梭菌感染知识的掌握现状。结果连续两年共诊断52例医院获得性CDI病例,其中>60岁老年患者占69.23%;以感染严重程度分级,轻-中度感染患者占76.92%;感染前30 d内,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抗真菌类、头孢3代和碳青霉烯类;28例53.85%轻-中度和重症感染患者未进行抗CDI治疗。对70名感控医生进行CDI知识问卷调查,有效回收51份调查表,回收率72.86%,仅有14名占27.45%的医生对住院腹泻患者考虑CDI,医生送检医嘱开立知晓率33.33%、CDI诊断标准知晓率5.88%、CDI治疗方案知晓率15.69%。结论医院获得性CDI以轻-中度感染患者为主,预后较好;临床医生对艰难梭菌感染认知有较为明显欠缺,应提高其艰难梭菌感染诊疗能力。

    2020年15期 v.30 2301-2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 替加环素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

    刘芳;唐秋凤;温乙托;官海莲;薛根山;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在老年脑梗死合并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9年6月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收治的脑梗死合并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10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研究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采用替加环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细菌学疗效、住院时间及病死率,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炎症指标变化,神经功能、病情程度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77.27%高于对照组的48.28%,细菌清除率75.00%高于对照组的43.10%(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研究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t count,WBC)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加环素能有效提高老年脑梗死合并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治疗疗效,减轻炎症反应,提高肺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疾病康复。

    2020年15期 v.30 2306-2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 ]
  • 重症肺部感染并发脓毒症预后影响因素及评估方法

    赵润杨;孟泳;王东;王艳梅;候从岭;雷小婷;

    目的探究血清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LPO)检测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在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2019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25例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病死组46例与生存组79例。入院时测定血清LPO含量,收集包括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数据等在内的各项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生存组比较,病死组发生急性肾损伤者占比、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及血清LPO、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含量高,24 h乳酸清除率(Lactate clearance rate,LCR)、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O_2/FIO_2)低(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血清LPO和PCT含量、24 h LCR及PO_2/FIO_2是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PO含量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正相关(P<0.05)。血清LPO、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单一项目及三项联合预测28 d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4、0.743、0.763及0.900,确定最佳阈值后三项联合预测28 d内死亡的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6.95%、82.28%,高于任意单一项目检测。结论重症肺部感染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有多种,其中血清LPO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密切相关,且其联合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对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2020年15期 v.30 2311-2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2 ]
  •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血清 MCP-1与IL-12变化

    张春霞;罗洋;郭一丹;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行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表达水平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就诊的DN血透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研究组(发生肺部感染)86例和对照组(未发生肺部感染)1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hs-CRP、MCP-1、IL-12的水平,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MCP-1、IL-12的水平;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血液样本病原菌的鉴定;收集患者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86例患者的痰样本中,共检出10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7.59%,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占32.41%,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增长、透析时间长、低血红蛋白、低血浆白蛋白、空腹血糖升高及透析不充分(P<0.05)。治疗前,研究组血清hs-CRP、MCP-1、IL-1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血清hs-CRP、MCP-1、IL-12水平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血透患者肺部感染率高,独立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应该积极控制血糖,维持稳定的内环境,保证良好的营养条件,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2020年15期 v.30 2316-2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 ]
  • 2012-2018年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现患率调查

    舒明蓉;黄文治;万泉卉;

    目的根据医院7年来连续进行现患率调查的结果,分析近7年来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效果,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住院病历查询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2012-201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每年6月下旬某天0-24时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并由医院感染管理部专职人员进行数据核对、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5.23%、4.20%、3.94%、4.26%、4.29%、4.23%、2.97%,呈下降趋势(卡方趋势检验χ~2=32.826,P<0.001),现患例次率分别为5.81%、4.58%、4.24%、4.73%、4.55%、4.48%、3.21%,呈下降趋势。2012-2018年泌尿道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0.39%、0.31%、0.29%、0.40%、0.32%、0.31%、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卡方检验χ~2=0.342,P=0.558);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i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现患率分别为0.14%、0.18%、0.21%、0.28%、0.17%、0.23%、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趋势卡方检验χ~2=0.346,P=0.558),非CAUTI现患率分别为0.25%、0.13%、0.08%、0.12%、0.15%、0.07%、0.06%,现患率呈下降趋势(卡方趋势检验χ~2=4.84,P=0.028)。2012-2018年7年的CAUTI病原体总数中构成比最高的是大肠埃希菌,占48.65%。结论 2012-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呈下降趋势,但泌尿道的感染率无变化,非CAUTI呈下降趋势,而CAUT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需引起足够重视,同时也应根据调查结果增强CAUTI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CAUTI感染率。

    2020年15期 v.30 2321-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1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3 ]
  • 一起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李梦;张萌;钟昱文;康敏;徐凤琴;宋铁;

    目的调查某医院骨关节科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骨关节科收治的患者中,出现发热(体温≥38℃)伴寒颤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检测,利用卡方检验对罹患率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有效防控措施。结果 2019年7月28-30日共发现8例医院感染病例,发病时间集中,均表现为寒颤和发热。其中4例病例血培养检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PFGE检测分析,相似度为100.00%,为同种同源。病例留置针洗脱液中亦培养出该菌。结论该医院骨关节科发生一起由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可能与使用被污染的静脉推注药液和封管液有关。

    2020年15期 v.30 2326-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 ]

论著_外科感染研究

  • 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血清MMP-9、FIB 和hs-CRP表达水平及意义

    谭传知;储伟;丁莉莉;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与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4年6月-2018年8月162例进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58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设为研究组,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104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MP-9、FIB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分析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血清MMP-9、FIB及hs-CRP水平与肺部感染程度相关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血清MMP-9、FIB、hs-CRP及联合检测对肺部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58例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6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69.35%,革兰阳性菌占20.97%,真菌占9.68%。研究组患者血清MMP-9、FIB及hs-CRP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患者血清中的MMP-9、FIB及hs-CRP水平与患者肺部感染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单一指标检测比,三个指标联合检测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对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效能较优(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血清MMP-9、FIB、hs-CRP与患者病情程度有一定关联,联合检测MMP-9、FIB、hs-CRP水平对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肺部感染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2020年15期 v.30 2330-2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及PCT、CRP变化

    陈琴芬;刘进;田达;陈君霞;张学磊;

    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病原菌检测的意义及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重症颅脑损伤术后VAP患者作感染组(40例),同期使用呼吸机未发生感染者作未感染组(4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80名)。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分别检测其病原菌及所有研究对象的PCT及CRP水平、肺功能。结果 40例患者分离出病原菌52株,革兰阳性菌占48.08%,革兰阴性菌占50.00%,真菌仅占1.92%。感染组的PCT及CRP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对照组,未感染组的PCT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FEV_1/FVC、FEV1%水平均低于未感染组、对照组,未感染组的FEV_1、FVC、FEV_1/FVC、FEV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VAP患者感染病原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且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呈高表达状态,肺功能下降明显,临床可检测血清PCT、CRP水平以评估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是否出现VAP。

    2020年15期 v.30 2335-2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2 ]
  • 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陈建宇;刘志;谢亮;钟扬;兰川;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70例行肝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28例)以及未感染组(142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70例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28例,感染率为16.47%,以肺部感染为主11例占39.29%,其次为腹腔感染7例占25.00%、手术切口感染6例占21.43%以及泌尿系统感染4例占14.29%。感染组共分离出菌株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占54.7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8株占33.96%,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6株占11.32%,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低以及手术时间长、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为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可针对其病原菌分布应用抗生素,并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2020年15期 v.30 2339-2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 ]
  • 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感染危险因素及 ET、MCP-1水平变化分析

    王延庆;钟清梅;王雪梅;龙顺华;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并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内皮素(Endothelin,ET)、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onocyte chemokine protein-1,MCP-1)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10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腹腔感染的纳入研究组(36例),将未发生腹腔感染的纳入对照组(6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ET、MCP-1水平资料,并分析AP患者发生腹腔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低氧血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合并脏器功能损伤、高水平ET和MCP-1、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SOFA)≥2、Ranson评分≥3、CT严重指数(CT severity index,CTSI)评分≥4分是AP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发生腹腔感染的AP患者ET、MCP-1水平均较高,了解AP患者并发腹腔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针对高危患者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可降低其发生率。

    2020年15期 v.30 2343-2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血液净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MODS患者 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

    马志兰;孙雪婷;梁艳琴;

    目的探讨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9月固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SAP合并MODS患者73例,根据患者是否进行CBP治疗分为研究组39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给予CBP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入院第1、4、7天外周血Th17、Treg表达率,并计算Th17/Treg比值,比较两组患者血淀粉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热、腹痛、恶心呕吐恢复时间分别为(2.34±0.42)d,(3.68±1.05)d,(2.29±0.51)d,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7天两组患者血淀粉酶、CRP以及APACHEⅡ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淀粉酶、CRP以及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7天两组患者Th17、Th17/Treg比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Tre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h17、Th17/Treg低于对照组(P<0.05),而Treg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h17/Treg比值与患者血淀粉酶、CRP及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MODS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清除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同时促进机体Th17/Treg平衡的恢复,阻断疾病进展,对患者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2020年15期 v.30 2347-2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2 ]
  •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指标研究

    何金;袁雪凌;唐运虎;常继辉;陈歌;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7月医院收治的30例髋关节置换术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选取未感染者105例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NPY、β-EP、G-CSF、IL-6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血清各指标预测感染的价值,并比较细菌感染与真菌感染者血清NPY、β-EP、G-CSF、IL-6水平,分析各指标鉴别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感染组血清CRP、WBC、ESR水平较未感染组高(P<0.05);感染组血清NPY、β-EP、G-CSF、IL-6水平较未感染组高(P<0.05);G-CSF预测感染的AUC最高,最佳截断值为54.37 ng/L(P<0.05);细菌感染者血清G-CSF、IL-6水平较真菌感染者高(P<0.05);IL-6鉴别细菌感染的AUC高于G-CSF,最佳截断值为148.75 pg/m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95%、88.89%(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血清NPY、β-EP、G-CSF、IL-6处于高表达状态,对疾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G-CSF、IL-6还可用于病原体的鉴别。

    2020年15期 v.30 2352-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 ]

论著_妇儿感染研究

  • 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Th17细胞、IL-2、IL-10、 E2F-1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陈革;徐宏仙;许浪萍;林昌桑;梁少君;

    目的探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宫颈病变患者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E2F转录因子1(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1,E2F-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三亚市中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活检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CCS)组28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组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组51例,包括CIN I级16例,II级组18例,III级组17例。检测并比较各组Th17细胞、IL-10、IL-2及E2F-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CS组Th17细胞为(1.19±0.21)%,低于CIN组及CC组,CIN组低于CC组(P<0.05);CCS组IL-2水平为(47.64±4.04)pg/ml,高于CIN组及CC组,CIN组高于CC组(P<0.05);CCS组IL-10水平为(26.42±7.58)pg/ml,低于CIN组及CC组,CIN组低于CC组(P<0.05)。CIN I组Th17细胞为(1.06±0.17)%,低于CINⅡ组及CINⅢ组,CINⅡ组低于CINⅢ组(P<0.05);CIN I组IL-2水平为(46.32±3.14)pg/ml,高于CINⅡ组及CINⅢ组,CINⅡ组高于CINⅢ组(P<0.05);CIN I组IL-10水平为(24.96±6.05)pg/ml,低于CINⅡ组及CINⅢ组,CINⅡ组低于CINⅢ组(P<0.05)。CCS组、CIN I组、CINⅡ组、CINⅢ组、CC组E2F-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29%、31.25%、33.33%、41.18%、85.71%,CC组E2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其他各组,CIN各组E2F-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CCS组(P<0.05)。结论 HPV感染宫颈癌病变患者随着疾病的进一步深入变化,体内Th17水平和IL-10、E2F1水平不断升高,IL-2水平不断降低,可能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宫颈癌患者免疫调节失衡有关,这种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愈加明显。

    2020年15期 v.30 2357-2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 ]
  • 持续性HPV-16感染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间的相关性

    李花;马玲;马永萍;丁启兰;

    目的探究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复发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经病理诊断为高级别CI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进行为期2年的定期随访。收集患者治疗前以及随访终点时的基本资料以及HPV感染情况,患者经手术治疗后,记录随访期间患者HPV的检测结果,并记录患者术后2年内的复发情况,比较复发患者与非复发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并探究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前HPV(+)的患者平均年龄较HPV(-)患者小,且HPV(+)患者中CINⅡ所占比例低于HPV(-)患者。随访期间,HPV(+)患者中,复发者7例,HPV(-)患者中无复发。复发组中,HPV持续感染者高于非复发组且HPV-16持续感染者高于非复发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HPV-16持续感染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持续性HPV-16感染是影响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术后HPV持续感染提示其可能存在复发风险。

    2020年15期 v.30 2362-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 ]
  •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肺功能及慢性咳嗽分析

    杨琴;何茹;许艳梅;刘瑜;黄丽莉;

    目的探索慢性咳嗽和肺功能在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儿童中的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22例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出院通气肺功能结果分为肺功能正常组(n=38)和肺功能异常组(n=84)。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对比,统计患儿慢性咳嗽发生情况,计算慢性咳嗽发生率。比较两组患儿呼气峰值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_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um mid expiratory flow,MMEF)指标差异。结果肺功能异常组慢性咳嗽发生率为36.90%(31/84),高于肺功能正常组慢性咳嗽发生率10.53%(4/38)。肺功能异常组FVC、FEV_1指标水平低于肺功能正常组,肺功能异常组MMEF指标水平高于肺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异常与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儿慢性咳嗽的发生呈正相关关系(r=0.476,P=0.011)。结论肺功能异常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患儿慢性咳嗽发生情况较肺功能正常患儿严重,肺功能异常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明显,且肺功能异常与患儿慢性咳嗽发生具有相关性。

    2020年15期 v.30 2367-2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 ]
  • 哮喘高危婴幼儿发作期病毒病原学分布及痰炎性细胞与Creola小体变化

    李学广;苏志恒;林坚;张余转;符艺影;

    目的探究哮喘高危婴幼儿发作期病毒病原学分布及痰炎性细胞、Creola小体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哮喘高危婴幼儿112例,按婴幼儿发作严重程度分为轻度发作组(n=21)、中度发作组(n=59)及重度发作组(n=32)。检测婴幼儿病原体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中病毒感染婴幼儿的病原学分布情况;对比各组诱导痰Creola小体评分及痰炎性细胞分布情况。结果轻、中、重度发作组婴幼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23.81%、44.07%、31.25%,细菌检出率分别为38.10%、50.85%、53.13%;三组病毒、痰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CP)和细菌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度发作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甲/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B virus,InfA/B)、副流感病毒1、2、3(parainfluenza virus 1,2,3, PInf1、PInf2、PInf3)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发作Creola小体评分、淋巴细胞高于中度,巨噬细胞低于中度;重度及中度发作Creola小体评分、中性粒细胞均高于轻度发作(均P<0.05)。结论哮喘高危婴幼儿发作期以病毒、细菌感染为主,且病原体感染种类及病毒病原学分布对疾病严重程度无明显影响,但婴幼儿Creola小体评分及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其可作为疾病发生及病情进展的有效评估指标。

    2020年15期 v.30 2371-2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血清趋化因子RANTES对新生儿早期感染诊断价值

    周学梅;史亮;邹辉;张小雪;

    目的探究新生儿发生早期感染外周血趋化因子T细胞正常表达和分泌刺激因子(Regulation on activation normal T-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2017年5月-2019年5月发生细菌及病毒感染的新生儿75例作为感染组,另选择同期未发生感染的新生儿75例作为非感染组。对感染组新生儿不同标本中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RANTES浓度。结果感染组新生儿血清RANTES浓度为(69.28±29.31)μg/ml,高于非感染组的(14.38±6.29)μ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早产儿、非早产儿血清RANTES浓度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新生儿血清RANTES浓度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全身感染、局部感染新生儿血清RANTES浓度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全身感染新生儿血清RANTES浓度高于局部感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结果表明,血清RANTES水平对于早产儿、非早产儿、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局部感染、全身感染等感染发生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结论血清RANTES水平在不同病原感染类型及不同感染部位与非感染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新生儿早期感染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2020年15期 v.30 2376-2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血清IL-6、IL-10水平与血液肿瘤患儿化疗期间感染程度的相关性

    周莉蓉;王琪;麦碧薇;朱乃云;雷智贤;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与血液肿瘤患儿化疗期间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血液肿瘤患儿117例,其中85例为感染组,32例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IL-6、IL-10水平;根据患儿感染严重程度,分为危重症感染组(n=19)、重症感染组(n=23)、局部感染组(n=43),分析上述因子水平与患儿化疗期间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患儿血清PCT、IL-6、IL-10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PCT、IL-6及IL-10联合检测诊断血液肿瘤患儿是否感染,AUC为0.849(95%CI:0.761~0.928),诊断价值优于单项检测;不同感染严重程度患儿血清PCT、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感染组血清PCT、IL-6、IL-10水平高于局部感染者(P<0.05);危重症感染组血清PCT、IL-6、IL-10水平高于局部感染、重症感染者(P<0.05);感染患者血清PCT、IL-6、IL-10水平分别与患儿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液肿瘤患儿血清PCT、IL-6、IL-10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感染严重患儿PCT、IL-6、IL-10水平升高更明显,临床监测上述因子水平可辅助血液肿瘤患儿感染的诊断及病情判断。

    2020年15期 v.30 2381-2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3 ]

论著_感染管理研究

  • 某医院新职工及实习生艰难梭菌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和干预研究

    祁琪;高洁;茅一萍;郑伟;邵小青;李阳;刘纪;

    目的了解并评价医院新入岗职工和硕士实习生对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CD)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自行设计CD相关知识调查问卷,由入岗新职工及硕士实习生无记名答卷,对CD相关知识进行考核,随后通过多媒体教学、专家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干预,培训结束后再次考核,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干预前后考核结果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干预前488名研究对象考核成绩中位数为65(50,75)分,干预后454名研究对象考核成绩中位数为90(80,95)分,与干预前得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考核前后人员性质对考核成绩均有影响,新职工成绩高于硕士实习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院新职工及硕士实习生对CD相关知识认知不足,多元且系统的培训方法可以提高医院新职工及硕士实习生对CD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医院岗前培训内容有必要加入CD相关知识的培训。

    2020年15期 v.30 2386-2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综述

  • 艰难拟梭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及治疗进展

    罗莹;张文;国承杰;肖盟;张延海;张昕;孙洪珍;

    艰难拟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CD)是医院内感染性腹泻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抗生素、高龄、接受侵入性操作以及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的使用均可导致产毒的CD过度繁殖,引起艰难拟梭菌感染(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CDI)。近年来,CDI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且在多地出现高产毒株的暴发流行,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严峻的考验,受到医疗界的广泛关注。CD的主要致病因子是毒素A和毒素B,因此毒素检测在CDI的实验室诊断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鉴于CD毒素培养及分离鉴定较为困难,目前尚无一种检测方法能完美涵盖CDI的实验室诊断。因此本文将就CD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0年15期 v.30 2390-2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 ]
  • 结核分枝杆菌实验室及其药敏检测技术进展

    刘斌;刘君;裴豪;赵新国;张时良;陈丽艳;张莹莹;周希科;

    目的结核病是由单一微生物感染可导致死亡的重要疾病,由于确诊较困难和疗程较长,长期的抗生素使用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增多,为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较依赖于检测结果。传统检测手段的阳性率较低,报告时间长,已经满足不了临床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结核实验室诊断方法,如新的显微镜镜检技术,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技术,结核分枝杆菌免疫检测技术,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检测技术及非分子检测技术等。本文对近几年多种结核检测及耐药检测新技术进行阐述,为结核病诊断和耐药检测提供帮助。结论新的结核病诊断及耐药检测技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20年15期 v.30 2396-2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稿约

    <正>《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办的全国性医院感染学学术性期刊。本刊为半月刊,每期160页。刊号为:ISSN 1005-4529,CN 11-3456/R。1本刊文稿内容本刊辟有"实验研究"、"临床抗感染研究"、"内科感染研究"、"外科感染研究"、"妇儿感染研究"、"感染管理研究"、"技术方法"、"综述"等栏目,欢迎投稿。

    2020年15期 v.30 2238-2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征订

    <正>《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助您事业成功为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了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欢迎征订《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发行的最早从事医院感染理论学术交流的国家级正式刊物;是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办的医院感染学理论与应用性刊物;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必备

    2020年15期 v.30 2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